竟陵郡


竟陵郡,中国古代的郡。




目录





  • 1 建置沿革

    • 1.1 六朝


    • 1.2 隋唐



  • 2 人口


  • 3 行政長官

    • 3.1 竟陵太守(299年—307年)


    • 3.2 竟陵內史(307年—311年)


    • 3.3 竟陵太守(311年—424年)


    • 3.4 竟陵內史(424年—432年)


    • 3.5 竟陵太守(432年—453年)


    • 3.6 竟陵內史(453年—459年)


    • 3.7 竟陵太守(459年—477年)


    • 3.8 竟陵相(477年—479年)


    • 3.9 竟陵太守(479年—482年)


    • 3.10 竟陵內史(482年—499年)


    • 3.11 竟陵太守(499年—500年)


    • 3.12 竟陵內史(500年—501年)


    • 3.13 竟陵太守(501年—550年代)


    • 3.14 竟陵郡太守(607年—621年)


    • 3.15 竟陵郡太守(742年—758年)



  • 4 國主

    • 4.1 西晉竟陵國(307年—311年)


    • 4.2 南朝宋竟陵國(424年—432年)


    • 4.3 南朝宋竟陵國(453年—459年)


    • 4.4 南朝宋竟陵國(477年—479年)


    • 4.5 南朝齊竟陵國(482年—499年)


    • 4.6 南朝齊宣城國(500年—501年)



  • 5 參見


  • 6 參考文獻




建置沿革



六朝


西晋元康九年(299年)析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县(刘宋时名苌寿县,今湖北省钟祥市)。刘宋辖境约今湖北省钟祥、天门、京山、潜江、仙桃等市县地。南齐以后治所屡迁。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竟陵太守孫暠降於西魏,竟陵郡由梁入魏。[1]陳文帝天嘉二年(561年),以武昌、國川二縣僑置竟陵郡,以安流民。[2]



隋唐


隋煬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郢州为竟陵郡。竟陵郡户五万三千三百八十五,領八縣:[3]






































县名
现在地名
简介
备注
长寿县北周置石城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竟陵郡。又南梁置北新州及梁宁郡等八郡,北周保定中,州及八郡总管废入焉。有敖山。
蓝水县刘宋侨置冯翊郡,莲勺县,西魏改郡为汉东郡,县为蓝水县。又刘宋置高陆县,西魏改曰滶水县。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省滶水入焉。有唐水。
棨川县北周置,及置滶川郡。又置清县,西魏改曰滶陂县。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省滶陂县入焉。
汉东县南齐置,曰上蔡县,及置齐兴郡。北周郡废。开皇十八年县改名焉。有东温山。
清腾县南梁置,曰梁安县,又立崇义郡。北周废郡。北周又有遂安郡。开皇初废,七年改名焉。有清腾山。
乐乡县旧置武宁郡,西魏置鄀州。又南梁置旌阳县,后改名惠怀县,西魏又改曰武山县。开皇七年郡废,大业初州废,又废武山县入焉。有武陵山。
丰乡县西魏置,又置基州及章山郡。开皇七年郡废,大业初州废。
章山县西魏置,曰禄麻县,及立上黄郡。开皇七年郡废,大业初县改名焉。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竟陵郡為郢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郢州為富水郡,复州为竟陵郡。竟陵郡領三縣:


















县名
现在地名
简介
备注
沔阳县上。
竟陵县上,有五花山;有石堰渠,咸通中,刺史董元素开。
监利县中下。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竟陵郡為復州。[4]



人口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竟陵郡有8591戶,44375口。[5]


  • 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竟陵郡有53385戶。[3]


  •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竟陵郡有8210戶,44885口。[4]


行政長官



竟陵太守(299年—307年)



竟陵內史(307年—311年)



竟陵太守(311年—424年)


  • 杜曾,新野人,晉懷帝永嘉六年(312年)受胡亢之命假,後殺胡亢自領。[6]

  • 李陽,晉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到咸康五年(339年)在任。[7]

  • 鄧遐,晉哀帝隆和元年(362年)在任。[8]

  • 羅崇,晉廢帝太和二年(367年)在任。[8]

  • 桓石虔,小字鎮惡,譙國龍亢人,晉孝武帝時在任。[9]

  • 桓石秀,譙國龍亢人,晉孝武帝時在任。[9]

  • 郭銓,晉孝武帝時在任。[10]

  • 劉邁,字伯群,彭城沛人,楚武悼帝永始二年(404年)伏誅。[11]

  • 檀祗,字恭叔,高平金鄉人,晉安帝義熙初除,未拜。[12]

  • 趙統,晉安帝義熙九年(413年)在任。[13]

  • 魯軌,扶風郿人,晉安帝義熙十一年(415年)北奔北魏。[14]

  • 劉粹,字道沖,沛郡蕭人,晉安帝義熙十一年(415年)到十二年(416年)在任。[15]

  • 趙伯符,字潤遠,下邳僮人,宋武帝時在任。[16]


竟陵內史(424年—432年)


  • 殷道鸞,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拜,未之郡。[17]

  • 謝遯,陳郡陽夏人,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由謝晦任命。[17]

  • 劉道濟,沛郡蕭人,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行。[15]

  • 臧質,字含文,東莞莒人,宋文帝時在任。[14]


竟陵太守(432年—453年)


  • 申謨,魏郡魏人,宋文帝時在任。[18]

  • 宗珍之,南郡人,宋文帝時在任。[19]

  • 劉德願,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在任。[20]


竟陵內史(453年—459年)


  • 薛安都,河東汾陰人,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出任。[21]


竟陵太守(459年—477年)


  • 丘景先,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伏誅。[22]

  • 劉懷珍,字道玉,平原人,宋明帝時在任。[23]

  • 孟宗,平昌安丘人,南朝宋後期在任。[12]


竟陵相(477年—479年)


  • 黃僧念,竟陵人,宋順帝昇明二年(478年)從誅。[24]


竟陵太守(479年—482年)



竟陵內史(482年—499年)



竟陵太守(499年—500年)


  • 房僧寄,齊東昏侯永元二年(500年)為蕭衍部下曹景宗所代。[25]

  •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齊東昏侯永元二年(500年)出任,十二月改為內史。[26]


竟陵內史(500年—501年)


  •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齊東昏侯永元二年(500年)十二月由太守改稱,齊和帝中興元年(501年)三月改為太守。[26]


竟陵太守(501年—550年代)


  •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齊和帝中興元年(501年)三月由內史改稱,是年離任。[26]

  • 韋放,字元直,梁武帝天監六年(507年)離任。[27]

  • 康絢,字長明,華山藍田人,梁武帝天監九年(510年)離任。[28]

  • 裴邃,字淵明,河東聞喜人,梁武帝天監中在任。[27]

  • 魚弘,襄陽人,梁武帝天監中在任。[27]

  • 柳仲禮,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離任。[29]

  • 王僧辯,字君才,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到三年(549年)在任。[29]

  • 孫暠,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举郡降於西魏。[30]


竟陵郡太守(607年—621年)



竟陵郡太守(742年—758年)


  • 李夷吾,趙郡人,唐玄宗時在任。[31]


  • 李齐物,唐玄宗時在任。[32]


國主



西晉竟陵國(307年—311年)















竟陵國(307年—311年)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竟陵王司马楙307年—311年
司马整子


南朝宋竟陵國(424年—432年)















竟陵國(424年—432年)/南譙國(432年—453年)/南郡國(453年—454年)丨食邑5000戶→10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竟陵郡王→南譙郡王→南郡王劉義宣424年—454年
宋武帝第六子


南朝宋竟陵國(453年—459年)















廣陵國(443年—449年)/隋國(449年—453年)/竟陵國(453年—459年)丨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廣陵郡王→隋郡王→竟陵郡王劉誕443年—459年
宋文帝第六子


南朝宋竟陵國(477年—479年)















竟陵國(477年—479年)

以迎立順帝之功封,食邑5000戶→8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竟陵郡開國公蕭道成477年—479年


進封齊公


南朝齊竟陵國(482年—499年)





















竟陵國(482年—499年)/巴陵國(499年—502年)丨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竟陵郡王文宣王蕭子良482年—494年
齊武帝第二子
2竟陵郡王→巴陵郡王蕭昭冑?—501年
蕭子良子


南朝齊宣城國(500年—501年)















宣城國(500年—501年)

以宣城、南琅邪、南東海、東陽、臨海、新安、尋陽、南郡、竟陵、宜都十郡為國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宣城王蕭寶融500年—501年
齊明帝第八子

即皇帝位,國除


參見


  • 石城郡

  • 富水郡

  • 郢州

  • 復州


參考文獻




  1. ^ 《周書 卷二 帝紀第二》


  2. ^ 《陳書 卷三 本紀第三》


  3. ^ 3.03.1 《隋書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4. ^ 4.04.1 《舊唐書 卷四十 志第二十》


  5.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6. ^ 《晉書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7. ^ 《晉書 卷七 帝紀第七》


  8. ^ 8.08.1 《晉書 卷八 帝紀第八》


  9. ^ 9.09.1 《晉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10. ^ 《晉書 卷一百十三 載記第十三》


  11. ^ 《晉書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12. ^ 12.012.1 《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


  13. ^ 《晉書 卷九 帝紀第九》


  14. ^ 14.014.1 《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15. ^ 15.015.1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16. ^ 《宋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17. ^ 17.017.1 《宋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四》


  18. ^ 《宋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19. ^ 《宋書 卷五十 列傳第十》


  20. ^ 《宋書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21. ^ 《宋書 卷八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22. ^ 《宋書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23. ^ 《南齊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24.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25. ^ 《南齊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


  26. ^ 26.026.126.2 《梁書 卷一 本纪第一》


  27. ^ 27.027.127.2 《梁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


  28. ^ 《梁書 卷十八 列傳第十二》


  29. ^ 29.029.1 《梁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九》


  30. ^ 《周書 卷二 帝紀第二》


  31. ^ 《新唐書 卷七十二 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


  32. ^ 《舊唐書 卷一百一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op Tejano songwriter Luis Silva dead of heart attack at 64

ReactJS Fetched API data displays live - need Data displayed static

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