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舞臺戲院




1980年代的利舞臺戲院




1938年粵劇《貂蟬》在利舞台首演盛況




香港文化博物館內的利舞臺


利舞臺原是香港一間著名戲院,位於銅鑼灣波斯富街99號,即波斯富街與霎東街交界,面向禮頓道。主要用作粵劇、歌劇及演唱會等表演,及放映電影等用途,曾經是香港的高尚娛樂表演場地。利舞台在1991年拆卸,重建成利舞臺廣場。




目录





  • 1 歷史


  • 2 建築特色


  • 3 拆卸


  • 4 現況


  • 5 參考資料


  • 6 外部連結




歷史


靠販賣鴉片起家的利希慎家族,1920年代購入銅鑼灣利園山地皮,範圍包括今日利園山道、白沙道等多條街道。當時香港的粵劇表演場地主要在西環一帶,利希慎為方便其母親欣賞粵劇,便把利園山部份土地建成利舞台,並於1925年落成,由中國首位電影皇后胡蝶剪綵開幕。首場粵劇由關德興的新大陸粵劇團演出。利舞台戲院落成後初期,香港電車每晚均會有一輛「午夜專車」從利舞台載客到石塘咀。[1]


1970年代,利舞台進行修葺。1973年,利氏家族擁有股權的無綫電視,舉辦首屆香港小姐競選,決賽在利舞臺舉行。自此每年的香港小姐競選決賽通常都在利舞臺舉行,直至1980年代後期。1976年的環球小姐競選亦在利舞臺舉行。1975年台灣藝人歐陽菲菲從日本帶來18人樂隊,創下華人歌手連開三場演唱會的紀錄,而歐陽菲菲亦是第一位登上利舞臺的華人女歌手。


利舞台亦是香港歌手舉行演唱會等表演的場地。羅文曾多次在利舞台舉行個人演唱會,並曾演出舞台劇《白蛇傳》。鄧麗君曾在1976年至1978年間三度舉行個人演唱會,場場爆滿。其他曾在利舞台表演的藝人包括甄妮及汪明荃等。而在1959年10月25日,維也納愛樂樂團及指揮卡拉揚在利舞台演奏了該樂團的香港首演。[1]


利舞臺除作粵劇及其他表演外,亦有作放映電影。1940年上映的首部電影是《大獨裁者》,1991年拆卸前最後一部放映的電影,則是阿諾·舒華辛力加主演的《未來戰士續集》。



建築特色


利舞臺早期主要用作粵劇表演,但其設計則以西式為主,揉合一些東方特色,是香港首間類似設計,亦是當時香港最豪華的表演場地。利舞臺由一名法國工程師設計,以19世紀末法國和意大利式歌劇院的設計為藍本,但內部則輔以中式裝飾。建築物以大理石建成,大門頂建有一小塔,正門及側面建有簷蓬,頂部建有圓拱形的拱頂,並繪畫上以金箔裝飾的九條金龍,舞台頂層有丹鳳朝陽的雕刻,下層則有二龍爭珠雕刻;舞台兩旁掛有一對對聯:「利擅東南萬國衣冠臨勝地 舞徵詔頀滿臺簘管奏鈞天」。舞台可作360度旋轉,自動轉換佈景,是當時香港唯一擁有此設備的劇院。



拆卸


198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地產有價。利氏家族開始考慮拆卸利舞台,以帶來更大經濟效益。1991年3月,利氏家族旗下的希慎興業,以4.5億港元向利氏家族購入利舞臺地皮。1991年8月18日,利舞臺正式謝幕。羅文曾在利舞台拆卸前舉行告別利舞臺演唱會,而香港電台電視部及無綫電視亦分別製作特備節目,紀念這座建築物。



現況



利舞臺原址在1995年建成了今日的利舞臺廣場。詳見利舞臺廣場。



參考資料


  • 《觀眾留戲票紀念 利舞臺戲院冷清結業》,太陽報,2005年5月30日


  • ^ 《舊地重遊:禮頓山 日佔時期激戰場》,成報,2005年7月2日

  • 《利舞台今昔對比》,明報,2006年2月8日

  • 馮邦彥《香港地產業百年》,三聯書店 ISBN 962-04-1834-4



  1. ^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4/27/OT0804270001.htm



外部連結


  • 1976年環球小姐競選(英語)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op Tejano songwriter Luis Silva dead of heart attack at 64

ReactJS Fetched API data displays live - need Data displayed static

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