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







回族

HuiChineseMuslim3.jpg
總人口

10,586,000(2010年)
分佈地區

主要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亞和西亞的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沙烏地阿拉伯
東南亞的 马来西亚、 新加坡、 印尼、 泰國和 緬甸 等地
語言

主要为漢語官話(包括中亞地區的东干语),还有波斯语 (仅回族经堂使用)
宗教信仰

Star and Crescent.svg 伊斯兰教遜尼派
相關民族

东干人、漢族

中国伊斯兰教

Islam in China.jpg



教史

唐朝 · 五代十国 · 宋朝 · 辽朝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同治陕甘回变 · 云南回变
1911年至今

教派

格底目英语Gedimu · 依赫瓦尼 · 赛来菲耶英语Sailaifengye · 西道堂英语Xidaotang

苏菲派 · 四大门宦
虎夫耶 · 嘎得忍耶英语Qadiriyya
库布忍耶 · 哲赫忍耶
白山派 · 黑山派



人物

白寿彝 · 包尔汉 · 陈广元 · 陈汉章
陈克礼 · 陈裕菁 · 傅统先
哈再孜 · 胡登洲 · 姬觉弥 · 金吉堂
李铁铮 · 林松 · 刘锦标 · 刘智
马德新 · 马哈什 · 马坚
马联元 · 马邻翼 · 马松亭 · 马注
买买提 · 木罕买提 · 穆萨 · 纳赛尔
纳忠· 祁靜一· 庞士谦 · 萨阿德
沙比提 · 沈遐熙 · 时子周 · 索图克
仝道章 · 王浩然 · 王岱舆 · 王友三
王静斋 · 伍特公 · 伍遵契 · 馬來遲
夏木西丁 · 杨敬修 · 伊本 · 玉素甫
张杰 · 张中 · 周仲羲 · 安士伟

文化教育

汉文《古兰经》
维吾尔文《古兰经》
哈萨克文《古兰经》

古兰经善本 · 汉克塔布英语Han Kitab ·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 · 经学院列表
回回话 · 小儿经 · 中國體
清真菜 · 烤串 · 武术



组织

中国回教俱进会

中国回教学会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人文地理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宁夏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新疆
河南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云南 · 四川 · 贵州 · 重庆 · 西藏
浙江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吉林 · 辽宁 · 黑龙江 · 内蒙古
安徽 · 江苏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香港 · 澳门



人口

回族 · 維吾爾族 · 哈萨克族 · 东乡族
柯尔克孜族 · 撒拉族 · 塔吉克族
保安族 · 乌孜别克族 · 塔塔尔族
藏回
东干人



回族(小儿经:حُوِیحُوِی‎;轉寫:khui khu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至1953年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官方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一词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的另一常用简称是“回民”。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大部分省份均有回族。




目录





  • 1 回族的定义


  • 2 民族历史

    • 2.1 唐宋


    • 2.2 元代


    • 2.3 明代


    • 2.4 清代

      • 2.4.1 清末云南回变


      • 2.4.2 清末陕甘回变



    • 2.5 中华民国

      • 2.5.1 第一个回族自治县


      • 2.5.2 抗日战争中的回民支队



    • 2.6 缅甸



  • 3 习俗

    • 3.1 飲食


    • 3.2 建筑


    • 3.3 服装


    • 3.4 婚姻


    • 3.5 丧葬


    • 3.6 姓名

      • 3.6.1 姓氏


      • 3.6.2 名字(经名、官名、乳名)


      • 3.6.3 尊称



    • 3.7 宗教信仰



  • 4 经济


  • 5 历史贡献

    • 5.1 天文學


    • 5.2 醫學


    • 5.3 數學



  • 6 中国回族分布

    • 6.1 回族聚居区


    • 6.2 回族少数族群分类

      • 6.2.1 回族自治地方


      • 6.2.2 回族乡镇


      • 6.2.3 回族村(社区)



    • 6.3 中国回族人口分布



  • 7 知名人物

    • 7.1 元(色目人)


    • 7.2 明(内地的西域及西亚人后代)


    • 7.3 清(内地穆斯林后代)


    • 7.4 中華民國


    • 7.5 中华人民共和国



  • 8 参考文献

    • 8.1 引用


    • 8.2 来源



  • 9 外部链接


  • 10 参见




回族的定义



回回民族主要是元代迁入中國的中亚、西亚穆斯林群体与漢人结合后形成的宗教—血缘—文化共同体。蒙元时代,中亚、西亚信奉伊斯兰教的伊朗语群体和突厥语群体以及少量其他的穆斯林群体被蒙古征服者大批迁至中国并以行政、驻军的形式分散在中国各地。在明代的民族同化政策下,这部分留居中国的穆斯林与中国人通婚并被汉化,于是保持伊斯兰信仰者构成了回回民族。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只承认回回民族的特殊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但不认可其为一独立的民族,而是汉族的一个支系。


1949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定回族属于中国五十五个官方少数民族之一,并且建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回回民族”经过被识别为一个官方承认的“回族”,固化了之后的“回族”既失去了将已脱离回回伊斯兰文化的个体排除出这个群体的机会,也失去了外来改宗者加入的可能。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無神論的強勢宣傳,“回族”内部形成了大量的非穆斯林人口[1]。“回族”内部的非穆斯林人口、以及回族穆斯林与汉族通婚者的子女中的非穆斯林为了保持少数民族身份带来的利益[2],也强调自身的“回族”身份[3]。这使得“回族”的身份问题出现了争议。



民族历史



唐宋


回回一词首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與南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中,主要指葱岭西、黑海以东诸胡人。宋代的回回是回紇的音轉,民間也有將回回稱為回紇,兩者與回鶻可通用。回鹘即是畏兀儿、维吾尔族的不同音译。也有一回回大食部,1141年被耶律大石打败的塞尔柱帝国就是指他们。


云南省保存的《咸阳王抚滇功绩节略》中称咸阳王按即赛典赤·赡思丁始祖所非尔于宋神宗(熙宁年间)“ 加封宁彝庆国公,厚赐金。散来人于山左右淮泗之间垦种,卒赠朝奉王……。”



元代


1218年,成吉思汗派遣由140名回回组成的商队去花剌子模经商。商队途经讹答剌时,被该城守将亦納勒術扣留,花剌子模君主摩诃末下令杀死商人,没收全部财产,因而引发成吉思汗西征。西征过程中(指1219—1223年的成吉思汗西征和1256—1260年的旭烈兀西征),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黑海(亚欧大陆地带一内海)以东的中西亚广大地区纳入大蒙古国版图,此间东来的回回人数量达到几十万,这些回回人除了部分工匠、官仕、商人、学者、医师等外,大部分被编为蒙古国的“西域亲军”、“诸道回回军”、“阿速回回军”、“阿兒浑军”“探马赤军”、“哈剌鲁军”等,被分散安置在大蒙古国各地屯聚养牧,上马备战,下马垦牧。回回在蒙古語有另一稱呼:撒爾塔兀勒(源于梵语,意为商人),專指花剌子模(回回国)。如欽察、康里、阿蘭人等那些色目人不能认为是回回。


大蒙古国窝阔台汗六年(1234年)实施了“乙未籍户”制度。来自中、西亚一带的回回有古粟特人、葛逻禄人、康里人、突厥人等,信奉有拜火教(祆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也称明教)、景教、伊斯兰教,还有“术忽回回”(犹太人)、“绿睛回回”(信仰基督教的阿速部人、阿蘭人)、“囉哩回回”等,这些有著不食猪肉习俗的西域人都被蒙古人泛称为回回。来自阿拉伯的回回被称为白帽回回,來自波斯的被称为黑帽回回,被大蒙古国正式编入户籍,名之“回回户”。在元朝官方文书或诏令中,回回与其他民族也就明显区分开来,如元代《祥符图经》对民族描述是:“蒙古、畏兀儿、回回、也里可温、河西(西夏)、契丹、女真、汉人八类”等。有趣的是,十六世纪欧洲人用撒拉森称呼他们。



明代


回回在元代大量遷入中國,到了明代正式形成回族的概念。由于明朝对待穆斯林以相对自由和寬鬆的政策,明朝政府、军队中有许多回族人,例如明軍曾派遣回族部队镇压西南苗族和當地其他原住民族的武裝反抗,後來还有回族部队定居在湖南常德,其後裔仍然生活在那裏[4]


有說法指出明朝对伊斯兰教政策其實很宽容,只是使用强迫通婚的方式使一些外來少数民族逐渐被融合(不包括回回)。然而有學者指出,明朝允许穆斯林信奉伊斯兰教,而按照通婚的法律来说回族是被允许與本民族通婚的,大明律限制的只有蒙古族等,回回并没有受限,《大明律》列明:“凡蒙古色目人,听与中国人为婚姻,务要两相情愿,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其中国人不愿与回回(《大明律》另外的地方“回回”作“色目”)、钦察为婚姻者,听从本类自相嫁娶,不在禁限”(1、蒙古人與色目人可以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与汉人通婚;2、除了回回(色目)和钦察人,其他民族不能族内通婚),指出“明代对回族实行强制同化政策”是誤傳[5]





清代


清代將不食黑肉(豬肉)的一神論者泛稱為回回(回民),除了河南开封的蓝帽回回,均是伊斯兰教徒。日常使用汉语,漢化回回被稱為漢回、熟回。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并保持蒙古人游牧生活方式的回回,多称蒙古回回、蒙回,其中甘肅有東鄉回(今東鄉族),以及类似的保安回(今保安族)。使用突厥语族的回回,今青海撒拉族稱為撒拉回。生活在新疆的維吾爾人先民,则被稱為回人、「纏回」、「生回」,在北京又被称为红帽回回。還有番回等称谓。「纏回」、「缠头回」、「缠头回回」亦可称西北地区的回民。中土十回雖然名稱不同,但至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並不強調其區別,在生活上甚至在教門革新上保持高度聯繫和一致性。


有清一代是回民反抗最频繁的一个朝代,回民反清暴动从清朝初年持续到清朝滅亡為止。雖然傳統上回民也受到歷代清朝皇帝的相當優遇,例如能參加科舉考試,且許多人也能在文武兩途出仕,儘管其職位通常並不很高。但在1762年,清帝頒發了歧視回民的法律。例如,陝西和甘肅的回民犯了盜竊和搶劫罪必須充軍到雲南和貴州,有時還處以終生戴枷,比起其他族群在犯同類案件時輕科的笞刑要嚴重。另外,由於十九世紀生活日益困難,漢人愈發將回民看作土地佔有和貿易方面的對手。當漢回兩民訴訟時,漢族官員往往偏袒漢民,而滿族官員又對回民存有偏見,因此裁決很少持平正態度。一些漢族士大夫也對這種情況有所記載:「向來地方官偏袒漢民,凡爭訟鬥毆,無論曲直,皆抑壓回民」,「官吏既袒漢民,又以回之易與也。輒任意出入其法,回眾殺漢者抵死,漢殺回者,令償斂銀二十四兩」,清朝皇帝也記載:「該回民等久隸中華,同受國家覆育之恩,含毛賤士二百餘年,其間登仕版者,亦復不少,豈無天良?何至甘為叛逆?推原其故,始則由地方官辦理不善,遇有互斗等事,未能持平辦妥,以致仇釁日深。」[6][7]



清末云南回变




清末陕甘回变



19世纪清同治年间,西北地區爆发了長達十餘年的回族動亂,遍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最后被镇压。這場同治陕甘回變对西北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一百多萬回族穆斯林軍民傷亡,汉族平民的死亡人数更是高达千万。之后,數千回族人迁徙到中亚,逐渐发展成为东干人。东干人大多数现今散布在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和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人口约10万。



中华民国


北洋政府時期,五族共和中的“回”,乃泛指信仰回教,即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单指回族,也包括维吾尔族。國民政府时期,並未承認回族的独立民族地位,僅將回族當作說漢語但信仰回教(伊斯兰教)的汉族國民,广西的白崇禧和宁夏的马鸿逵等人也认同自己是漢族穆斯林,即信仰回教(伊斯兰教)的汉人。



第一个回族自治县


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回族自治区政权。



抗日战争中的回民支队



1938年1月,马本斋在河北省沧州献县东辛庄组建抗日武装——回民支队。后马本斋率部参加八路军。3月,马本斋部到河间与马仲三部合编,马本斋被委任为队长,马仲三为副队长,刘文正为政治主任。回民支队成立后,先后参加了第二次胜芳保卫战、青沧战役、子牙河东战斗和南减河等战斗。1942年6月马本斋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兼回民支队司令,回民支队为晋察冀边区司令员吕正操所辖。



缅甸


潘泰人是缅甸对居住在缅甸境内的中国穆斯林及其后裔的称呼,属于缅甸华人的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哈乃斐派。潘泰人主要是清代因经商、战乱等原因迁移到缅甸境内的云南回族人。主要居住在缅甸(曼德勒、當阳、東枝、佤邦班弄)、老挝和泰国北部地区。


元、明两代时,回族人陆续开始进入云南。他们多居坝区,由于人多地少,所以云南回族人多以经商为业,从事起云南澜沧江与缅甸之间的马帮贸易活动。于是渐渐有回族人开始在缅甸定居。19世纪中叶,云南爆发了杜文秀领导的回民起义。起义失败后,有大批回族遷入缅甸。



习俗



飲食




中華民國湖北省漢口,1934-1935年。在回民族買肉店外的店牌有「清真」兩字,代表伊斯蘭教符合教規食物


回族在飲食上有許多講究和忌諱。這些習俗,蓋源於伊斯兰教法的哈乃斐派和沙菲尔教法学派的饮食观点,并且受到古老的中亚和古波斯传统影响,即清真食品。传统上,由於篤信伊斯蘭教,豬肉、酒水等自然是禁忌,即使是现代非穆斯林回族也多有忌讳。这一特点也是与汉族和其他东亚民族饮食区别最为明显之处。


  • 禽类:吃谷物、有嗉子、似鸡嘴的可以吃。如鸡、鸭、鹅、鹌鹑、鸽、麻雀、大雁等。似鹰嘴、食肉的则不能吃,如老鹰、枭、骛、秃鹫、乌鸦、喜鹊、啄木鸟等。

  • 兽类:反刍(倒嚼)、有四蹄、蹄分两半、性情驯善的可食。如牛、羊、骆驼、鹿等。反之则不可以,如猪、狗、猫、虎、豹、狼、狮、鼠、蛇、驴、骡、猴及熊、象等。

  • 水产:回族一般遵循的哈乃非教法学派涉及的范围比较详细。腹下有鳍,身上有鳞,脊上有刺,有头尾的,如鲤鱼、鲢鱼、鲫鱼、草鱼、黄花鱼、带鱼等可以食用。不能食用的有鲸鱼、鲨鱼、青蛙、乌龟、海豚、海豹、海狗、海狮等,还有“像鱼不是鱼、叫鱼不是鱼”的也在禁忌之列,如泥鳅、甲鱼、贝类等。沿海地区居住的部分回民食用这类海鲜。


  • 蓋碗茶:回族還有喝糖茶的嗜好,也许源自阿拉伯人爱吃甜品的习惯。所選茶葉一般以“陝青”、“茉莉”為主。喝蓋碗茶的花樣甚多,如用陝青茶、白糖、柿餅、紅棗沏泡“白四品”;用磚茶、紅茶、紅棗、果幹沏泡的“紅四品”;用花茶、冰糖、白糖、紅糖、紅棗、核桃仁、桂圓肉、芝麻、葡萄乾、柿餅、果乾等沏泡的“十二味香茶”。

  • 其他:如果在旅途中或其他困難的條件下,借用漢族的鍋,也必須用大火燒過一陣,方才使用。回民所吃的牛、羊、雞、鴨等可食畜、禽,在内地一般都請阿訇或者伊斯兰教学识深厚的人宰,在有些情況下也請懂得宰牲戒規的回民宰牲。回民不稱殺,稱宰。


建筑


回族建筑风格以各地清真寺为典型代表。回族由于信仰伊斯兰教,往往在居住地先建有清真寺,而聚居在清真寺附近。回族聚居地通常被称作回回营。


传统的回族清真寺是带有伊斯蘭建築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现存沈阳清真南寺,北京牛街礼拜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泉州清净寺等。当代新建的清真寺,则是明显的阿拉伯建筑风格。



服装


回族民族服装具有鲜明的特点。男子一般上穿白色对襟褂,外套黑色对襟坎肩,头戴彩色花纹图案、白色或黑色无檐帽,称“回回帽”或“礼拜帽”。阿訇纏磺白色頭巾有阿拉伯式與布哈拉式。



婚姻


婚姻方面,回族注重男女双方在民族和生活习惯上的一致,主张族内婚,男女“婚姻无贫富,必择善良”,不重门第、富贵,而注重双方品德和才貌。假若对方不信教,需得信教方可。举办婚礼时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写“依扎布”(证婚书),男方还要给女方聘金(根据男方条件而给予女方并由女方单独拥有支配的一定数量的钱财)。



丧葬


按照回族传統,去世称“无常”、逝者称“亡人”,而比较忌讳“死”这个字。人“无常”后,用写有《古兰经》的白布包裹,男子三层白布:大卧单、小卧单、夹夹,女子会多两层,包括头巾和裹胸,行伊斯兰教式的土葬。在回族作家霍达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对回族的丧葬传统有详细的描述。



姓名


回族以汉语为母語和交际语言,通常回族姓名与汉族姓名的构成基本上是一致的,由“单字姓”加“单字名”或“双字名”组成。同时受伊斯兰教影响,回族人有经名,即伊斯兰教教名,又叫回回名[8]。经名一般会在孩子出生三天内请阿訇来做取经名的仪式,经名多是伊斯兰教的先知圣人以及寓意美好的阿拉伯语人名。


当代回族人士也会使用名在前姓在后的排列,同时不使用单字或双字名,如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的女儿就取名为法图麦·李。



姓氏


回族姓氏与汉族姓氏相同,多为单字姓,回族姓氏的形成和由来有主要有五种原因:


  1. 由古波斯和中亚读音引申而来的,如采用汉姓的谐音、近音以名改姓等;

  2. 由祖姓演变而来的,如变繁为简、谐音、近音等;

  3. 由曾得到过的尊号或源来地名变繁为简、采用谐音等而产生;

  4. 由各代皇帝赐给或御批(改)而产生的(一般会使用国姓或不饶口的姓氏);

  5. 历史上因战乱、民族冲突等为避仇躲难而隐姓埋名,或者借用周边汉人邻居、朋友姓氏的(此类考证起来比较难)。

常见的回族姓氏有白姓、马姓、穆姓或木姓(Mohammad)、沙姓 (Sadiq)、丁姓(din),此外,回族人口亦有很多哈姓、海姓、闪姓、纳姓、黑姓、常姓、杨姓、李姓、铁姓及脫姓的人。参见回族十三姓。



名字(经名、官名、乳名)


回族人名同时受汉族文化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人通常为婴儿取一个经名(阿拉伯人名译音,字数不定)。在入社会或上学时,再起一个单字或双字汉文名字,冠以姓氏称之,回族俗称官名[9]。也保留原有经名的做法[8]


一般回族只取经名,较少起乳名。近年来,也出现了取乳名的现象。但有乳名的回族,一般都有经名。同时经名可以替代乳名,乳名决不可以替代经名[8]



尊称


哈吉为阿拉伯语“حاج‎”的音译,是完成朝觐的穆斯林尊称。


例如: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阿訇,被称做哈吉·希拉伦丁·陈广元



宗教信仰




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回族聚集区东关社区的青云街清真寺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部分回族人參加伊斯蘭教神秘主義的蘇菲教團。实际上回族正是以伊斯兰教作为民族向心力。因此回族人士的饮食习惯、姓名和文化习俗等均与伊斯兰文化有关。



经济


主要从事农业,农户多附带经营牧业或运输业、手工业、小商业。回族工匠在制香、制药、制革、制炮以及矿产的开采上都较著名。回族以善于经营著称,传统行业有珠宝玉石业、运输业及清真牛羊屠宰和清真食品加工业等。



历史贡献


回族在历史上为东西文化、科學交流做出了贡献。为中国引入了波斯的天文学,并曾将中国的造纸术、黑火药传播至西亚。



天文學


元朝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元世祖忽必烈在尚未登基之前,就征招“回回为星学者”。回族翻译及带来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1260年,元朝承金國旧制,设立司天台,1271年正式设立回回司天台,1312年设立回回司天监。后来还任用了一大批以札马剌丁(又译作扎马鲁丁、扎马剌丁)为代表的天文学家管理此类工作。



醫學


《回回药方》是中国的大型综合性回回医药学典籍,作者不详,原有36卷,少数残本现可见于北京图书馆。该书多以漢語书写,同时夹杂许多阿拉伯语与波斯语医药术语及汉语音译。從残本目录可以看出,《回回药方》是一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和皮肤病等科,具有中西特色的医学典籍。原书36卷,现存残卷4卷,残卷目录124页,每页15行,每行上下各列举一个药方。残卷约有三千余药方[10]



數學


制订《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内插公式(招差法),还使用“垛垒、招差、勾股、弧矢之法”进行缜密计算,其中将穆斯林发明的弧三角法应用于割圆术获得“弧矢割圆术”(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



中国回族分布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也是各省级行政区主要少数民族。中国有回族10,586,087人(2010年人口普查),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33%,占总人口的0.79%,列第三大民族。省级行政区中,回族人口过百万的有宁夏回族自治区与甘肃省;回族人口最少的为海南省,有8,372人。回族占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达到98.24%,其次为安徽省,达到84.84%;回族在少数民族中所占比例最低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为0.19%。回族占地区人口比例最高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达到33.95%,其次为青海省,达到15.62%;回族占地区人口比例最低的为江西省,为0.02%。在宁夏、甘肃、青海、陝西最多。


  • 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内,有甘肃、河南、山东、安徽、天津、陕西、江苏、山西和上海10个省级行政区,回族占少数民族的比重均超过50%。


  • 青海、河北、北京、福建、江西与西藏6个省级行政区,回族为第三大民族。


  • 新疆、辽宁、内蒙、湖北与重庆5个省级行政区,回族为第四大民族。回族出現在新疆是乾隆以回制回(维吾尔族)政策的結果。


  • 吉林、黑龙江、四川、湖南、广西和海南6个省级行政区,回族为第五大民族;在浙江与广东,回族分别为第六与第八大民族;在少数民族人口多、回族人口比较集中的云南与贵州,回族则分别列为第八与第十大民族。

中国大陆地区除海南、重庆、西藏和广西4省级行政区外,其余省级行政区回族人口占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超均超过1%。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回族主要主要聚居地,宁夏有回族1,862,474人,占回族人口的18.95%,占地区人口的33.95%。甘肃为回族第二大省级行政区,回族人口过百万,达到1,184,930人。



  • 河南、新疆、青海、云南和河北5省级行政区,回族人口超过50万人,依次列第三至第七大回族人口的省级行政区。


  • 山东、安徽、辽宁、北京和内蒙5省级行政区回族人口均超过20万人;天津、贵州、陕西、江苏、吉林、黑龙江、四川与福建8省级行政区回族人口均超过10万人;除江西、西藏与海南均有数千人外,其余省级行政区回族人口均超过1万人。


回族聚居区


中国于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于新疆、甘肃各设有1个回族自治州;青海、河北等6省区设有6个回族自治县、5个回族与其他民族组成的联合自治县;另外河南有3个回族区、内蒙古呼市有1个回族区(回民区)。另外部分省市区份设有回族乡、回族村。



回族少数族群分类


除了聚居在中国西北的回族群体外,中国其他地区也有一些迥異的回族族群。


海南岛的回族,又稱回輝人:古代占婆國遺民的後代,因逃離越南對占婆國的侵占和壓迫而移入海南的,現在几乎全部居住在三亚羊栏镇一帶,羊栏回族使用回辉话。据语言学者分析,回辉话與古代占婆國的占語(分佈在現在的越南中南部和柬埔寨東部邊緣)同源。



回族自治地方



  • 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自治州

    • 昌吉回族自治州(新疆)


    • 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


  • 自治县

    • 门源回族自治县(青海海北)


    • 化隆回族自治县(青海海东)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青海海东)


    •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海西宁)


    • 孟村回族自治县(河北沧州)


    • 大厂回族自治县(河北廊坊)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云南大理)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云南昆明)


    • 焉耆回族自治县(新疆巴音郭楞)


    •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甘肃天水)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贵州毕节)


  • 回族区

    • 顺河回族区(河南开封)


    • 管城回族区(河南郑州)


    • 瀍河回族区(河南洛阳)


    • 回民区(内蒙呼市)


回族乡镇
























回族村(社区)



  •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都司镇西马海村

  •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胡集镇东马海村

  •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麦岭镇后纪村

  •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麦岭镇白庙村

  •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麦岭镇黄庄村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堽城镇西台里村

  •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五龙山乡东黄野齐村

  •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回族小区

  •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六里铺回民村


中国回族人口分布




知名人物



元(色目人)


  • 赛典赤·贍思丁

  • 阿老瓦丁

  • 亦思馬因

  • 扎马鲁丁

  • 阿合馬

  • 也黑迭儿丁

  • 萨拉布哈


  • 萨都剌(雁门萨氏始祖,其后代民族认同多为蒙古族,明朝萨琦一代开始汉化)


  • 九皋(又名薛超吾)

  • 丁鹤年


  • 高克恭(广义回鹘人的后代)

  • 迭里弥实

  • 马祖常


明(内地的西域及西亚人后代)



  • 麻贵(明代军事将领)


  • 杨应奎(诗人,正德六年进士)


  • 胡登州(明代穆斯林学者,经堂教育创始人)


  • 王岱舆(明代穆斯林学者,以儒释经先导者之一)


  • 梁檀 (画家,书法家, 诗人)


  • 米喇印 (南明甘肅地區抗清起義軍領袖)


  • 丁國棟 (南明甘肅地區抗清起義軍領袖)


清(内地穆斯林后代)


  • 马注

  • 劉智

  • 吴钟

  • 马明心

  • 马德新

  • 哈國興


  • 杜文秀(清末联合回汉黎白等民族抗清起义者,遥奉太平天国)


  • 白彦虎 (叛乱头目。同治回乱主要负责人,后逃往俄国)

  • 马廷襄


  • 马占鳌(西北五马的祖先之一,清代回变中的降清将领,授建威将军,正一品)


  • 马海晏(西北五马中的青马家族的开创者,清代回变中的降清将领,其子马麒、马璘其孙马步芳历任青海省政府主席、西北长官公署长官)


  • 马千龄(清代回变中的降清将领,马福禄、马福祥之父)

  • 馬學禮

  • 王正誼

  • 盧嵩高

  • 馬永貞


  • 马福禄(马千龄之子,八国联军入侵时率部勤王,战死北京,史称“庚子第一场恶战”,清廷追授振威将军)


  • 左保贵(中日甲午战争中殉国,清史稿中与邓世昌并列为甲午二忠臣。授建威将军,正一品。)


  • 改琦 (画家)


  • 马新贻(一品,两江总督)


中華民國


英雄



  • 蔡西平(台兒莊战役大刀队队长)


  • 马骏(革命烈士)


  • 刘清扬(革命家)


  • 郭隆真(革命烈士)


  • 马本斋(抗日英雄)

政治人物



  • 白崇禧(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第一任國防部長,白先勇之父)


  • 时子周(中华回教抗日爱国会的创办者,回教协会副主席,国民党天津市委书记)


  • 马安良(马占鳌之子,民国初年的甘肃提督)


  • 马福祥(马千龄之子、马福禄胞弟、马鸿逵之父,民国初年的宁夏镇总兵、国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西北五马中宁马家族的开创者)


  • 马步芳(在西方文献中称他为“回族苏丹”)


  • 马仲英(“尕司令”)


  • 马鸿宾(马福禄之子,历任宁夏省政府主席、甘肃省政府主席、第八战区副司令、西北长官公署副长官,國共內戰中与其子马惇靖率部投共)

  • 马鸿逵


  • 劉文雄(台湾基隆市選區立法委員)

教育文化界名人


  • 王静斋


  • 金吉堂(第一部回族史《中国回教史研究》的作者)

  • 马连良

其他人物



  • 白先勇(白崇禧之子,當代知名作家與崑曲製作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体育人物



  • 曹阳(前国家男足队长、天津足球队队长)


  • 曹磊(举重冠军)


  • 张斌(前男篮运动员、教练员)


  • 赵长军(武术家)


  • 杜锋(前男篮国家队成员)


  • 高洪波(前国家男足主教练)


  • 刘华娜(前国家女足队员)


  • 穆祥雄(前游泳健将、北京奥运会护旗手)


  • 穆铁柱(前著名篮球运动员)


  • 马艳红(前体操健将)


  • 王子平(武术家)


  • 杨阳(前短道速滑健将)


  • 穆宇欣(国际裁判,2010南非世界杯唯一中国籍裁判)

演艺、曲艺和新闻人才



  • 陈纲(著名音乐家,《梁祝》作曲者)


  • 李默然(著名表演家)


  • 李德伦(著名指挥家)


  • 马连良(京剧名角)


  • 于魁智(京剧名角)


  • 沙宝亮(歌手)


  • 屠洪刚(歌手)


  • 多亮(歌手)


  • 哈輝(歌手)


  • 蔡国庆(歌手)


  • 马天宇(歌手、影视演员)


  • 雅琦(演员)


  • 哈文(主持人)


  • 吳樾 (演員)(演員)


  • 马三立(相声演员)


  • 马志明(相声演员)


  • 常佩业(相声演员)


  • 曹云金(相声演员)

  • 童自荣


  • 海霞(主持人)


  • 撒贝宁(主持人)


  • 陈鲁豫(主持人)

  • 賈曉晨


  • 王刚(主持人,演员)

  • 蔡明


  • 买红妹(演员)

  • 达式常

  • 丁广泉


  • 米广江(伊斯兰书法家)


  • 陈建斌(演员)


  • 李明啟(演员)


  • 刘詩詩(演员)


  • 金晨(演员)


  • 李榮浩(歌手,演員)


  • 杜淳(演员)


  • 張睿(歌手,演員)


  • 蒋欣(演员)


  • 那志东(影视演员)


  • 李斯丹妮(歌手)


  • 馬思純(演員)

  • 洪宇宙


  • 杨烁(演员)


  • 馬雅舒(演员)


  • 张云雷 (著名相声演员)

作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



  • 马坚(文化研究学者)


  • 纳忠(文化研究学者)


  • 白寿彝(历史学家)


  • 张承志(作家、小说家)


  • 沙叶新(作家、剧作家)


  • 霍达(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 蒋锡夔(中科院院士)


  • 张广学(中科院院士)


  • 刘广均(中科院院士)


  • 端木正(法学家)


  • 展涛 (数学家)

社会名人或政要



  • 回良玉(国务院副总理)


  • 楊靜仁(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


  • 白立忱(全国政协副主席)


  • 白寿彝(原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


  • 石宗源(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


  • 展涛(数学学者、吉林大学校长)


  • 黄选平(甘肃省政协主席)


  • 李成玉(河南省省长)


  • 石中信(现任哈尔滨市长)


  • 郭隆真(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时创建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


  • 刘清扬(妇女界领袖,觉悟社主要成员,介绍周恩来入中共)

  • 王正伟

宗教界人士


  • 陈广元

  • 陈克礼

  • 闻省三

  • 马贤

  • 达浦生

  • 哈德成

  • 马松亭

中国将军



  • 刘瑞方:开国少将,天津人,1915年出生,原名刘济光。


  • 刘世昌:开国少将,河北安国人,1921年出生。1938年参加冀中回民支队。后任广州军区空军副政委,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空军学院政委,中共空军纪委书记。1964年晋为少将。


  • 马子龙:中将军衔,云南腾冲人,1944年出生。成都军区副政委、军区纪委书记。


  • 刘世参:少将,1937年出生。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1994年晋升少将军衔。


  • 王玉:少将,河北河间人,1929年出生。中共新疆军区专职纪委副书记。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兰仲杰:少将,甘肃平凉人,1943年6月出生。青海省军区司令员。1990年晋生少将军衔。


  • 丁兆乾:少将,河南唐河人,1939年6月出生。四川省军区司令员。1990年晋生少将军衔。


  • 马国超:海军少将,河北献县人,1940年出生。海军航空兵部副政治委员。1994年晋升海军少将军衔,中国民族英雄马本斋之子。


  • 沙显明:空军中将,河南人,1940年出生。沈阳军区空军政治委员。


  • 刘振来:空军中将,北京通州人,1949年10月出生。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2004年晋升空军中将军衔。


  • 李晓岩,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


参考文献



引用




  1. ^ 回族宗教信仰变迁. 


  2. ^ 今年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进一步完善. 


  3. ^ 一位回族共产党员的信函:希望“能逐渐把民族与宗教分开来”. 


  4. ^ Chih-yu Shih (Zhiyu Shi). Negotiating ethnicity in China: citizenship as a response to the state. Psychology Press. 2002: 133 [2010-06-28]. ISBN 0-415-28372-8. 


  5. ^ Leslie, Donald Daniel. The Integration of Religious Minorities in China: The Case of Chinese Muslims (PDF). The Fifty-ninth George Ernest Morrison Lecture in Ethnology: 15. 1998 [12 15 2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12-17).  请检查|access-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6. ^ 民族问题研究会编:《回回民族间题》,21页,民族出版社,1982。


  7. ^ 张注洪/王晓秋 主编《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硏究述评》,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第139頁


  8. ^ 8.08.18.2 回族经名与官名. 中广网. 2005-07-07 [2010-07-05] (简体中文). 


  9. ^ 回族姓名. 福客民俗网. 2007-09-28 [2010-06-23] (简体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10. ^ 宋砚考释 《回回药方考释》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02063-2



来源


书籍
  • [日]羽田亨:《西域文明史概论(外一种)》,2005年9月北京第一版,2006年北京第二次印刷,ISBN 978-7-101-04766-0


外部链接




  • 伊斯兰之窗网

  • 宁夏新闻网:《中国回族乡镇》


  • 中国回族在线[永久失效連結]

  • 王柯:〈「祖國」的發現與民族、宗教、傳統文化的再認識——中國穆斯林的五四與新文化運動〉(1999年)


参见



  • 伊斯兰黄金时代


  • 羅姆人(囉哩回回)


  • 猶太人(昔稱“藍帽回回”、“术忽回回”)


  • 奥塞梯人,綠睛回回

  • 東干人

  • 同治陕甘回变

  • 回民区


  • 占族(占城回回)


  • 回辉人(海南回回)

  • 潘泰人


  • 马来人(黑回回)

  • 回族身份认同

  • 唐山收费站冲突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op Tejano songwriter Luis Silva dead of heart attack at 64

ReactJS Fetched API data displays live - need Data displayed static

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