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里斯龙




 

阿基里斯龍屬
化石時期: 白堊紀後期,89 Ma

PreЄ

Є

O

S

D

C

P

T

J

K

Pg

N








阿基里斯龍的復原圖
阿基里斯龍的復原圖

已發現的化石部位
已發現的化石部位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超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

科:

馳龍科 Dromaeosauridae


亞科:

馳龍亞科 Dromaeosaurinae

屬:

阿基里斯龍屬 Achillobator
Perle, Norell & Clark, 1999

模式種

巨大阿基里斯龍
Achillobator giganticus

Perle, Norell, & Clark, 1999

阿基里斯龍屬(屬名:Achillobator)又譯阿氏英雄龍,是馳龍科馳龍亞科的一個屬,生活在上白堊紀的亞洲蒙古。牠可能是活躍的雙足獵食動物,以牠後腳第二腳趾上那巨大似鐮刀的趾爪來獵食。牠是屬於大型的馳龍科恐龍,根據目前發現的唯一標本,牠們的身長約6公尺長[1]




目录





  • 1 發現及物種


  • 2 分類


  • 3 嵌合體爭議


  • 4 參考


  • 5 外部連結




發現及物種




阿基里斯龍與人類的體型比較圖


屬名是由著名的古希臘特洛伊戰爭英雄阿奇里斯及蒙古語的「英雄」一字而來,這是由於阿基里斯龙在使用鐮刀爪捕食時,需要強大的跟腱。種被命名為巨大阿基里斯龙(學名A. giganticus)是因牠的體型較其他馳龍科為大。於1999年,牠的名字首先被蒙古古生物學家Altangerel Perle及美國的馬克·諾瑞爾(Mark Norell)及吉姆·克拉克所描述[2][3]


阿基里斯龍的化石骨骼發現時大部份都是脫落的,包括一個上頜碎片及牙齒、大部分的脊椎骨、肋骨、肩胛骨、骨盆、前肢及後肢骨。這些化石是發現於蒙古東戈壁省的Bayan Shireh組地層,年代估計可追溯至上白堊紀。由於有兩套不同的假說,確實的日期卻不能肯定。與其他地層比較,這個地層似乎是在上白堊紀的土侖階至坎帕階的早期,約為9,300萬到8,000萬年前[4]。但是,從磁性地層劃分的測量中發現,該地層應位於白堊紀正長距,即桑托階至森諾曼階,約9,800萬到8,300萬年前[5]。於此地層發現的其他恐龍,包含:獨龍、慢龍、籃尾龍及巴克龍。



分類


阿基里斯龍可能是馳龍科的恐龍,馳龍科現時被認為是鳥類的近親。雖然有關馳龍科與其他獸腳亞目恐龍的關係較明白,但是馳龍科內部的演化發展卻不明朗。與同在蒙古發現的惡靈龍、北美洲的猶他盜龍、馳龍及蜥鳥盜龍為近親。恐爪龍及伶盜龍都是馳龍科恐龍,但卻是另一個伶盜龍亞科[6]。在2009年,惡靈龍、蜥鳥盜龍分別被歸類到伶盜龍亞科、蜥鳥盜龍亞科。



嵌合體爭議


與其他馳龍科恐龍比較,阿基里斯龍的骨盆帶有蜥臀目的祖徵。例如恥骨是直立並且有大的底部,這卻與大部份馳龍科有小型的底部不同。此外,恥骨與坐骨同是指向後方,這種情況可見於無關聯的鳥盤目恐龍及鳥類。


由於上述的不同,使得有學者認為阿基里斯龍是古生物學上的一個嵌合體[7]。但是,其他研究卻反對這種說法。他們認為阿基里斯龍的化石只是半脫離,縱然將上述的分別計算在內,在分支系統學分析中明顯地仍是屬於馳龍科的[8]



參考




  1. ^ Holtz, Thomas R. Jr. (2010) 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to-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 Winter 2010 Appendix.


  2. ^ Perle A, Norell MA & Clark J. 1999. A new maniraptoran theropod - Achillobator giganticus (Dromaeosauridae) -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Burkhant, Mongolia. Contributions of the Mongolian-American Paleontological Project 101: 1–105.


  3. ^ Poling, Jeff (1996). "Dinosauria Translation and Pronunciation Guide WebCite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01-17" Last accessed 2008-07-07.


  4. ^ Jerzykiewicz T & Russell DA. 1991. Late Mesozoic stratigraphy and vertebrates of the Gobi Basin. Cretaceous Research 12(4): 345-377.


  5. ^ Hicks JF, Brinkman DL, Nichols DJ & Watabe M. 1999. Paleomagnetic and palynological analyses of Albian to Santonian strata at Bayn Shireh, Burkhant, and Khuren Dukh, eastern Gobi Desert, Mongolia. Cretaceous Research 20(6): 829-850.


  6. ^ Makovicky JA, Apesteguía S & Agnolín FL. 2005. The earliest dromaeosaurid theropod from South America. Nature 437: 1007-1011.


  7. ^ Burnham DA, Derstler KL, Currie PJ, Bakker RT, Zhou Z, & Ostrom JH. 2000. Remarkable new birdlike dinosaur (Theropoda: Maniraptor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Montana. University of Kansas Paleontological Contributions 13: 1-14.


  8. ^ Norell MA & Makovicky JA. 2004. Dromaeosauridae. In Weishampel, D.B., P. Dodson, & H. Osmolska (eds.). The Dinosauria (2nd Edi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 196-209.



外部連結



  • See entry on Achillobator at Dinodata (registration required, free)[失效連結]


  • Achillobator in the Dino Directory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op Tejano songwriter Luis Silva dead of heart attack at 64

政党

天津地下鉄3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