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委員會 (蘇聯)
本条目需要擴充。(2010年6月15日) |
本条目可参照俄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蘇聯政府机构 | |
---|---|
国家安全委员会 | |
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Komitet gosudarstvennoy bezopasnosti | |
克格勃的剑与盾徽标 | |
卢比扬卡大楼,2010年 | |
機構概要 | |
成立時間 | 1954年3月13日(1954-03-13) |
前身機構 | 苏联内务部 苏联国家安全部 |
解散時間 | 1991年11月6日(事实) 1991年12月3日(法律) |
後繼機構 |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俄羅斯對外情報局 白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 |
總部所在地 | 俄罗斯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2号 |
格言 | 忠于党,忠于祖国 Верность партии - Верность Родине |
部门高官 | - 克格勃主席:弗拉基米尔·克留奇科夫(末任) |
上级机构 |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苏联部长会议 |
国家安全委员会(俄语: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听 帮助·信息,俄文罗马化:Komitet gosudarstvennoy bezopasnosti),通稱“克格勃”(КГБ,KGB),是1954年3月13日-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在当时被认为是全球效率最高的情报收集机构。苏联解体後,俄罗斯境内的原KGB机关改制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其第1總局另成立俄羅斯對外情報局。白俄罗斯则完整保留境内KGB机关的建制及原有名称。
目录
1 简介
2 历史
2.1 前身
2.2 1930年代
2.3 1950年代
2.4 1956年
2.5 1960年代
2.6 克格勃名称变更史
2.7 克格勃及其前身历任领导
3 组织结构
3.1 克格勃第一总局(对外情报总局)
3.2 第二总局(国内反间谍侦察总局)
3.3 第三总局(军队保卫总局)
3.4 第四总局(交通管理总局)
3.5 第五局(意识形态保卫局/反思想破坏局)
3.6 第六总局(国防工业保卫总局)
3.7 第七局(行动局)
3.8 第八总局(通信机要总局)
3.9 第九局(警卫局)
3.10 第十局(档案局)
3.11 第十二局(外国人监视局)
3.12 第十五局(建筑设计局)
3.13 第十六局(科技局)
3.14 第十七总局(边防军总局)
3.15 第十八局(侦察技术局)
3.16 工程建设局
3.17 总务局
3.18 医疗保健局
3.19 捷尔任斯基高等学校
3.20 人事局
4 军衔等级
4.1 军衔等级 1935–1937
4.2 军衔等级 1937–1943
4.3 军衔等级 1943–1945
5 证章
6 参考文献
6.1 来源
7 参见
简介
克格勃有专门训练间谍的机构,新招收的学员甚至不足18岁。克格勃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是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和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亚,安德罗波夫最后担任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而贝利亚在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赫鲁晓夫以叛国的罪名处死。前任俄罗斯总理、现任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早年也曾任職於此。
历史
前身
前身为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於1917年创立的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在1918年改名为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打击投机及权力滥用特别委员会(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чрезвычайная комиссия по борьбе с 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 спекуляцией и преступлениям по должности)。1922年改制为俄罗斯国家政治保卫局,首字母缩写ГПУ。
1930年代
KGB在1930年,由亚戈达和叶若夫领导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成为了用以政治大清洗的工具。20世纪冷战期间,KGB职能極大,甚至凌驾于苏联党、政府和法律之上,涉及国内所有领域,也同时负责监管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铲除国内反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持不同政见者(苏联政府稱為反動分子)。在国际上也成为红色恐怖的代名词。
1950年代
1953年斯大林死后,克格勃的进行重大重组和裁员,原意改变斯大林化的社会和国家。
从解密的文件中了解到,在1950年的克格勃人员的数量已经减少了50%以上,与1954年同期相比。它被废除了3500多个市,区单位,和一些调查单位,合并成一个单一的调查单位。在1955年进一步减少超过7.5万名员工,而约8000克格勃军官被转移到公务员的位置。
1956年
在1956年,克格勃官员积极参与镇压匈牙利起义及其成员的迫害。在操作过程中,苏联国防部,克格勃军官逮捕匈牙利国防部长。这使得匈牙利的军事领导削弱,确保叛乱平息和重建,苏联坦克和步兵部队的成功使匈牙利的共产主义政权忠于苏联。在起义后的第一天,克格勃情报机构的协助匈牙利方面逮捕了大约5000匈牙利入党积极分子,军人和学生,其中846人被送往苏联监狱 。 据估计,大约被逮捕的350人以后执行死刑,其中包括匈牙利总理纳吉。对参与,镇压起义克格勃首脑谢罗夫被授予库图佐夫勋章。应当指出的的是镇压起义的苏联驻匈牙利大使安德罗波夫的积极作用,这也有益后来的安德罗波夫,最终使其成为苏联政府首脑。
1960年代
1961年12月,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成为苏共书记。调整克格勃结构,成立内部安全和情报总局。克格勃的分支减少,结果使克格勃更容易被操纵。
克格勃名称变更史
- 1917年12月: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
- 1922年2月:国家政治保卫局(归内务人民委员部领导)
- 1923年7月: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格別烏)
- 1934年7月:国家安全总局(归内务人民委员部领导)
- 1941年2月: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 1941年7月:国家安全总局(归内务人民委员部领导)
- 1943年4月: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 1946年3月:国家安全部
- 1947年10月-1951年11月:国家安全部(对外情报机构归情报委员会管辖)
- 1953年3月:内务部(1953年内务部曾与国家安全部短期合并,统称内务部)
- 1954年3月:国家安全委员会
克格勃及其前身历任领导
主席 | 任职日期 |
---|---|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 | 1917–1926 |
维亚切斯拉夫·鲁道福维奇·缅任斯基 | 1926–1934 |
亨里希·格里戈里耶维奇·亚戈达 | 1934–1936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 | 1936–1938 |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 1938–1941 |
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罗夫 | 1941 (2月–7月) |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 1941–1943 |
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罗夫 | 1943–1946 |
维克托·谢苗诺维奇·阿巴库莫夫 | 1946–1951 |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奥戈利佐夫 | 1951 (8月–12月) |
谢苗·杰尼索维奇·伊格纳季耶夫 | 1951–1953 |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 1953 (3月–6月) |
谢尔盖·尼基福罗维奇·科鲁格洛夫 | 1953年–1954年 |
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 | 1954–1958 |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 | 1958–1961 |
彼得·伊夫斯丁 | 1961 |
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 | 1961–1967 |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 1967–1982(1月–5月) |
维塔利·瓦西里耶维奇·费多尔丘克 | 1982 (5月–12月) |
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切布里科夫 | 1982–1988 |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奇科夫 | 1988–1991 |
列昂尼德·弗拉基米洛维奇·舍巴尔申 | 1991 |
瓦蒂姆·维克托洛维奇·巴卡廷 | 1991 (8月–11月) |
组织结构
每年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设有中央主席团。一般设有两名第一副主席、十余名副主席。
克格勃第一总局(对外情报总局)
米哈伊尔·阿布拉莫维奇·特里利瑟尔:1921年-1929年
阿尔图尔·赫里斯季安诺维奇·阿尔图佐夫:1929年-1934年
阿布拉姆·阿罗诺维奇·斯卢茨基:1934年-1938年
米哈伊尔·施皮格尔格拉斯:1938年(2月-7月)
弗拉基米尔·格奥尔吉耶维奇·杰卡诺佐夫:1938年-1940年
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菲京:1940年-1946年
彼得·瓦西里耶维奇·费多托夫:1946年-1949年
谢尔盖·罗曼诺维奇·萨夫琴科:1949年-1953年
瓦西里·斯捷潘诺维奇·里亚斯诺伊:1953年(3月-6月)
亚里山大·谢苗诺维奇·帕纽什金:1953年-1956年
亚里山大·米哈伊洛维奇·萨哈罗夫斯基:1956年-1971年
费奥多尔康斯坦丁诺维奇·莫尔京:1971年-1974年-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奇科夫:1974年-1988年
列昂尼德·弗拉基米罗维奇·舍巴尔申:1988年-1991年
第二总局(国内反间谍侦察总局)
第三总局(军队保卫总局)
第四总局(交通管理总局)
第五局(意识形态保卫局/反思想破坏局)
安德罗波夫组建。历任局长:1967年8月4日首任局长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区委书记А.卡德舍夫。1969年5月23日继任菲利普·杰尼索维奇·博布科夫。
第六总局(国防工业保卫总局)
第七局(行动局)
第八总局(通信机要总局)
第九局(警卫局)
第十局(档案局)
第十二局(外国人监视局)
第十五局(建筑设计局)
第十六局(科技局)
第十七总局(边防军总局)
第十八局(侦察技术局)
工程建设局
总务局
医疗保健局
捷尔任斯基高等学校
人事局
军衔等级
1935年开始实施如下军衔:
- 国家安全总委员
- 一级国家安全委员,相当于大将
- 二级国家安全委员,相当于上将
- 三级国家安全委员,相当于中将
- 国家安全师级,相当于少将
- 国家安全旅级,相当于准将
- 国家安全上校
- 国家安全少校
- 国家安全大尉
- 国家安全上尉
- 国家安全中尉
- 国家安全少尉,1937年增设
- 国家安全大士
- 国家安全副排级
- 国家安全班级
- 国家安全战士
1943年改为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等军衔。
军衔等级 1935–1937
国家安全总委员 | 一级国家安全委员 | 二级国家安全委员 | 三级国家安全委员 | 国家安全师级 | 国家安全旅级 | 国家安全上校 | 国家安全少校 | 国家安全大尉 | 国家安全上尉 | 国家安全中尉 |
---|---|---|---|---|---|---|---|---|---|---|
参考资料: [1] |
军衔等级 1937–1943
国家安全总委员 | 一级国家安全委员 | 二级国家安全委员 | 三级国家安全委员 | 国家安全师级 | 国家安全旅级 | |||||
---|---|---|---|---|---|---|---|---|---|---|
参考资料: [2] |
国家安全上校 | 国家安全少校 | 国家安全大尉 | 国家安全上尉 | 国家安全中尉 | |||||
---|---|---|---|---|---|---|---|---|---|
参考资料: [2] |
军衔等级 1943–1945
国家安全总委员 | 国家安全大将 | 国家安全上将 | 国家安全中将 | 国家安全少将 | ||||||
---|---|---|---|---|---|---|---|---|---|---|
参考资料: [2] | ||||||||||
1 | 2 | 1 | 2 | 1 | 2 | 1 | 2 | 1 | 2 |
1 – 1943; 2 – 1943–1945.
国家安全上校 | 国家安全中校 | 国家安全少校 | 国家安全大尉 | 国家安全上尉 | 国家安全中尉 | 国家安全少尉 | ||||||||
---|---|---|---|---|---|---|---|---|---|---|---|---|---|---|
1943 参考资料: [2] | ||||||||||||||
1943–1946 参考资料: [2] |
国家安全大士 | 国家安全上士 | 国家安全中士 | 国家安全下士 | |||||
---|---|---|---|---|---|---|---|---|
参考资料: [2] |
证章
内务人民委员部
克格勃苏联共青团
参考文献
^ Звания и знаки различия органов гос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1935–1943 г.) Retrieved 2017-08-28.
^ 2.02.12.22.32.42.5 Форма и знаки различия в органах гос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1922–1945 гг. Retrieved 2017-08-28.
来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书籍
- 《克格勃全史》,克里斯托弗·安德鲁、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 著.
参见
- 国家安全委员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