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行政区划)


中文名稱








繁體
简体
注音符號ㄉㄠˋ
漢語拼音dào
日文名稱






日文汉字
假名どう
羅馬字
韓文名稱








谚文
韩文汉字
文观部式do
馬賴式do
越南文名稱 (?)




國語字Đạo
漢喃文.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ng-Lt-HKSCS-ExtB","FZKaiT-Extended","FZKaiT-Extended(SIP)","FZKaiS-Extended","FZKaiS-Extended(SIP)","Sun-ExtA","Sun-ExtB","MingLiU","MingLiU-ExtB","MingLiU_HKSCS","MingLiU_HKSCS-ExtB","SimSun","SimSun-ExtB",sans-serif

,是源於中國的行政區劃单位,後成為儒家文化圈國家普遍采用的行政區單位。




目录





  • 1 中國

    • 1.1 起源


    • 1.2 中世


    • 1.3 近世



  • 2 日本


  • 3 朝鮮与韩国


  • 4 越南


  • 5 注释


  • 6 参考文献




中國



起源


「道」這種行政區劃始創於中國。「道」在漢朝開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的益州刺史部,《汉书》地理志解释为“有蛮夷曰”或者“县主蛮夷曰”。


到了隋唐时代,出兵征战经常以方位路向加以命名,为“某某道”,该方面军主将称“某某道行军大总管”。例如攻打高句丽时的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浿江道行军大总管等等。后来在内务民政上也使用此名词,在撤并郡县(或州县)之初,一级行政区较少时仅作为监察和地理单位,在后来州县增多之后逐渐成为实质性的一级行政区,由州-县二级制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这种形式和演变过程,与20世纪的法国相似,法国起初把80多个省份按历史地理渊源划分为10几个“大区”,后来大区逐渐演变成为省份的上级单位。



中世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之后迭有增加,至二十三道之多(唐睿宗景云年间)。但唐玄宗皇帝的盛唐時期到安史之亂以後的中晚唐,节度使逐漸掌握地方实权后,「道」也日渐演变为对一个节度使辖区的称呼,所到中晚唐後期時,甚至連觀察使轄區也同節度使轄區一樣被稱為道,已和初唐、盛唐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如中晚唐時期,李吉甫所編著的《元和郡县志》一書,已將唐朝天下分為四十七道,即是包含了節度使與觀察使的轄區在內。
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10道:


  • 关内道

  • 河南道

  • 河东道

  • 河北道

  • 山南道

  • 陇右道

  • 淮南道

  • 江南道

  • 剑南道

  • 岭南道


唐朝行政区划:贞观十道

关内道 |
河南道 |
河东道 |
河北道 |
山南道
陇右道 |
淮南道 |
江南道 |
剑南道 |
岭南道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天下为15道,即将山南道、江南道各分为东、西道,又增设了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此时全国設有:


  • 关内道

  • 河南道

  • 河东道

  • 河北道

  • 山南东道

  • 山南西道

  • 陇右道

  • 淮南道

  • 江南东道

  • 江南西道

  • 剑南道

  • 岭南道

  • 京畿道

  • 都畿道

  • 黔中道


唐朝行政区划:开元十五道

关内道 |
河南道 |
河东道 |
河北道 |
陇右道
淮南道 |
剑南道 |
岭南道 |
京畿道 |
都畿道
江南东道 |
江南西道 |
黔中道 |
山南东道 |
山南西道


而辽朝因循唐朝旧制,仍使用「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辽朝的行政区划大体为道、府(州)、县三级;辽全境分5个道,每个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道下设府、州、军、城4种政区,为同一级别。


  • 上京道

  • 中京道

  • 东京道

  • 南京道

  • 西京道


近世



元朝建立後,某某等处行中书省成為一级行政区划,行省下設有道,道下有「路」的行政区划单位。至明清時期,「道」成为省之下军区的通称,如「福建省台廈道」或「台湾道」,但明朝及清朝意义上稍有不同。也有人(例如《内政年鉴》)把清朝的道与省、府、县相提并论,称之为四级地方行政机构。


民國北京政府時期,曾经在省下设「」为次级行政区划,并曾計畫「廢省置道」,将全国划分为70多个道。地方军阀则自行废置,譬如山东军阀张宗昌将山东四道改为十一道[1]。1927年,与北京政府对峙的南京政府废除道制。随着南京政府在1928年取得北伐战争胜利,取代北京政府。各地新建省政府,直接管辖县,最终彻底废除道制[2]



日本


奈良時代(約7世紀)開始,日本分為5畿7道,後於1869年增設北海道。1872年,日本開始進行地方政區改革,至1889年後廢除其他7道,只保留北海道。



  • 五畿(畿內)

  • 東山道

  • 東海道

  • 北陸道

  • 山陽道

  • 山陰道

  • 南海道

  • 西海道

  • 北海道

(請參見日本令制國列表)


朝鮮与韩国


約10世紀開始,當時的高麗把全國分為八道。這些道的名稱隨着道府所在地的變化而跟着變遷。直到朝鮮王朝末年。這八道的名稱是:



  • 咸镜道,后分为南、北两道

  • 黄海道


  • 平安道,后分为南、北两道


  • 江原道,韓戰後被停火线切分属于南北韓

  • 京畿道


  • 忠清道,后分为南、北两道


  • 庆尚道,后分为南、北两道


  • 全罗道,后分为南、北两道

以上8个道称为朝鲜八道,之後又把這八道再劃分為13道。这些名字沿用至今。




越南


越南在唐朝时属于岭南道,设安南都督府,後改安南都護府、鎮南都護府,後又改回安南都護府。府下管辖12个州,交州刺史充任都护,为长官。五代十国时期,南汉设置静海节度使。


安南独立之初多沿袭唐朝、南汉旧制,丁朝和前黎朝将辖区划分为十道,设将军,道下置州、府、县、社,而名称多不可考。李朝时置24路,陈朝置12路或15路,胡朝改路为镇。


之後,黎朝初期设东、西、南、北、海西等5道,后改为12承宣,分设3司,分别为贊治承政使司(简称处)、清刑宪察使司(简称道)和都总兵使司(简称镇),道、镇也可用于指代行政区划。


阮朝改为27镇。明命年间分设为30省。嗣德年间,降河静、富安、广治3省为道。嗣德后期又升为省,并增设美德道、新化道,主官为管道,增设端雄道、谅江道,主官为靖边副使。同庆年间,增设海宁道。法属初期,殖民政府为镇压北圻的勤王运动,在北圻设置多处军区,越南人称作“官兵道”,兼管民政,主要有荻林道、东潮道、澫慕道、老街道、安沛道、安边道、永安道、雅南道等。1910年代,北圻局势稳定,官兵道固定为4处,分别是第一官兵道海宁道、第二官兵道高平道、第三官兵道河杨道和第四官兵道莱州道。此外,殖民政府在今老挝设置第五官兵道(第五军区)。1920年代以后,官兵道也被称为省。


1900年代,殖民政府开始开发西原,在西原陆续设置5个省份,越南人称为道,分别是崑嵩道、嘉莱道、得勒道、林园道和同狔上道。此外,平顺省宁顺府单独设立宁顺道,法文称潘郎省。


1945年越南独立后,北圻的官兵道和中圻的道均被统一为省。



注释




  1. ^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省情资料库》建置库》第二卷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第一类 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1月-1928年4月). 山东省情网,来源于《山东省志·建置志》. 2003 [2018-03-25] (简体中文). 


  2. ^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来源于《山东省志·建置志》. 省情资料库》建置库》第二卷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第二类 南京政府时期第一辑 南京政府时期(上)(1928年4月-1937年7月). 山东省情网. 2003 [2018-03-25] (简体中文). 



参考文献


  • 李國祁:〈明清兩代地方行政制度中道的功能及其演變〉。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op Tejano songwriter Luis Silva dead of heart attack at 64

政党

天津地下鉄3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