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府知府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大清臺灣府知府 | |
---|---|
已裁撤职位 | |
先前职位 | 首創 |
后继职位 | 福建台灣布政使 |
首任 | 蔣毓英 |
末任 | 吳本杰 |
职位开始 | 1684年 |
职位结束 | 1886年 |
臺灣府知府又名臺灣知府,在台灣清治時期與建省前為台灣清領區之地方父母官,官秩從四品。受上級臺灣道[1]管轄監督,另則制約同知、巡檢、縣丞。清帝國台灣知府衙門在今天台南市赤崁樓旁(今稱「府廟」),台南市又稱作「府城」。
1875年,為了加強防務,台北設府,至此,台灣知府非管轄台灣全境的地方統治者。1885年間台灣行政區劃重新規劃,台灣府[2]升格建省後,台灣府轄區驟地縮小,變成只涵蓋台灣中南部縣份或中部四縣市之建制[3]。台灣知府不再成為清領區最高行政官僚,而是由福建台灣布政使取代。也就是,布政使其實是升格後的台灣知府,而建省後的台灣知府建制與管轄範圍區域已與建省前大相逕庭。事實上,知府升格為布政使,才是台灣西部正式建省的象徵。[4]
目录
1 17世紀
2 18世紀
3 19世紀
4 布政使(前身為台灣知府)
5 注釋
17世紀
姓名 | 到任日期 | 備註 |
---|---|---|
蔣毓英 | 1684年 | |
吳國柱 | 1690年 | |
齊體物 | 1694年 | |
靳治揚 | 1695年 |
18世紀
姓名 | 到任日期 | 備註 |
---|---|---|
衛臺揆 | 1702年 | |
周元文 | 1707年 | |
陳璸 | 1713年 | |
馮協一 | 1715年 | |
王珍 | 1716年 | |
沈近思 | 1721年 | |
高鐸 | 1721年 | |
范廷謀 | 1725年 | |
孫魯 | 1726年 | |
俞存仁 | 1727年 | |
倪象愷 | 1729年 | 1730年升台廈道。 |
沈起元 | 1729年 | |
王士任 | 1731年 | |
尹士俍 | 1733年 | |
徐治民 | 1735年 | |
劉良璧 | 1737年 | 1740年,第一任福建分巡台灣道。 |
錢洙 | 1740年 | |
范昌治 | 1742年 | |
莊年 | 1745年 | |
褚祿 | 1745年 | |
方邦基 | 1747年 | |
金溶 | 1750年 | |
陳玉友 | 1751年 | |
王文昭 | 1752年 | |
曾曰瑛 | 1753年 | |
鍾德 | 1754年 | |
覺羅四明 | 1757年 | |
余文儀 | 1760年 | |
蔣允焄 | 1763年 | 1769年,擢台灣道。 |
秦廷基 | 1766年 | |
鄒應元 | 1767年 | |
李師敏 | 1772年 | |
成城 | 1774年 | |
蔣元樞 | 1775年 | 1776年任分巡台灣道,兼理學政。 |
萬綿前 | 1778年 | |
蘇泰 | 1781年 | |
劉亨基 | 1783年 | |
王右弼 | 1783年 | |
劉亨基 | 1783年 | |
孫景燧 | 1784年 | 1786年,林爽文事變遇害。 |
楊廷理 | 1786年 | |
楊紹裘 | 1787年 | |
楊廷樺 | 1787年 | |
楊廷理 | 1787年 | |
徐夢麟 | 1788年 | |
楊廷理 | 1788年 | |
袁秉義 | 1791年 | |
楊紹裘 | 1791年 | |
清華 | 1793年 | |
袁秉義 | 1793年 | |
遇昌 | 1794年 | |
朱慧昌 | 1794年 | |
遇昌 | 1795年 | |
沈颺 | 1795年 | |
楊紹裘 | 1796年 | |
遇昌 | 1797年 | |
吉壽 | 1799年 | |
吳逢聖 | 1799年 |
19世紀
姓名 | 到任日期 | 備註 |
---|---|---|
慶保 | 1802年 | |
馬夔陛 | 1805年 | |
高叔祥 | 1806年 | |
錢澍 | 1806年 | |
楊廷理 | 1806年 | |
鄒翰 | 1806年 | |
徐汝瀾 | 1808年 | |
汪楠 | 1811年 | |
楊廷理 | 1811年 | |
汪楠 | 1812年 | |
鄭佐廷 | 1817年 | |
蓋方泌 | 1818年 | |
鄭佐廷 | 1818年 | |
蓋方泌 | 1819年 | |
徐景楊 | 1820年 | |
蓋方泌 | 1820年 | |
毛鼎亨 | 1821年 | |
方傳穟 | 1823年 | |
鄧傳安 | 1824年 | |
方傳穟 | 1824年 | |
陳俊千 | 1826年 | |
鄧傳安 | 1826年 | |
徐鏞 | 1827年 | |
鄧傳安 | 1828年 | |
王衍慶 | 1829年 | |
鄧傳安 | 1830年 | |
呂志恒 | 1831年 | |
王衍慶 | 1832年 | |
白扥渾布 | 1832年 | |
周彥 | 1833年 | |
熊一本 | 1834年 | |
仝卜年 | 1843年 | |
史密 | 1847年 | |
王用賓 | 1848年 | |
裕鐸 | 1848年 | |
張維屏 | 1851年 | |
黃開基 | 1851年 | |
朱材哲 | 1851年 | |
裕鐸 | 1853年 | |
孔昭慈 | 1856年 | |
洪毓琛 | 1860年 | |
陳鍔 | 1862年 | |
馬樞輝 | 1862年 | |
陳懋烈 | 1862年 | |
葉宗元 | 1863年 | |
陳懋烈 | ||
葉宗元 | 1868年 | |
梁元桂 | 1868年 | |
祝永清 | 1870年 | |
陳思燏 | 1870年 | |
周懋琦 | 1872年 | |
張夢元 | 1876年 | |
孫壽銘 | 1876年 | |
向熹 | 1877年 | |
張夢元 | 1877年 | |
周懋琦 | 1879年 | |
趙鈞 | 1880年 | |
袁聞柝 | 1881年 | |
程起鶚 | 1883年 | |
侯材驥 | 1883年 | |
程起鶚 | 1886年 | |
吳本杰 | 1886年 | 建省前之末任知府 |
布政使(前身為台灣知府)
姓名 | 到任日期 | 備註 |
---|---|---|
邵友濂 | 1887年 | |
沈應奎 | 1889年 | |
蒯德標 | 1889年 | |
于蔭霖 | 1890年 | |
沈應奎 | 1890年 | |
唐景崧 | 1891年 | |
顧肇熙 | 1894年 | |
俞明震 | 1895年 |
注釋
^ 18世紀一段期間,尚有非常設的巡視台灣監察御史)
^ 或台灣道
^ 參見台灣府
^ 為了避免紛擾,在此僅列升格後的布政使,亦將布政使視同台灣知府之升格,並未列轄區為台灣中路之台灣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