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














徐志摩

诗人、散文家

Xu Zhimo.jpg
徐志摩




志摩

又申(後改字志摩)
出生
清光緒二十二年(歲次丙申)十二月十三日酉時[1]
(1897-01-15)1897年1月15日
 大清浙江杭州府海寧县硤石镇
婚年
1915年(与張嘉玢)
1926年(与陆小曼)
逝世
1931年11月19日(1931-11-19)(34歲)
 中華民國山東省濟南市













徐志摩與張幼儀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小字又申,後改字志摩,浙江海寧人,中華民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表兄[2][3]。徐志摩出生於富裕家庭,並曾留學英國。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胡適語),這為他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亦斷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與胡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人於1923年創建新的文學團體:新月詩社。




目录





  • 1 生平

    • 1.1 家庭背景


    • 1.2 出生與童年


    • 1.3 結婚


    • 1.4 離婚


    • 1.5 飛機失事遇難



  • 2 軼事


  • 3 主要作品


  • 4 文學風格

    • 4.1 新詩



  • 5 評價


  • 6 衍生作品


  • 7 參考文獻


  • 8 參見


  • 9 外部連結




生平



家庭背景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一個富裕家庭,他的父亲徐申如,人称「硤石钜子」,又是硤石商會会长,拥有一座发电厂、一間梅醬廠、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



出生與童年


1897年1
月15日,徐志摩出生。


1900年起,入家塾讀書。


1907年,入硤石開智學堂就讀,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底。


1910年畢業,入杭州府中學(1913年改名為杭州一中,歷經沿革為今日之杭州高級中學),与郁达夫、厉麟似同班。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文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雷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1915年夏,18歲時於杭州一中畢業後,考入上海滬江大學(該校1950年代轉移到香港為崇基學院-也即現今的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部分,校址则转移给今上海理工大学)。



結婚


1915年12月5日(農曆乙卯年十月二十九日),經由父母安排,與張君勱之妹張幼儀結婚後,轉入上海浸信會學院學習。


1916年春(19歲),從上海浸信會學院退學。同年秋,轉入國立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法科預科。次年,北洋大學法科併入北京大學,入北京大學預科學習。


1918年6月,拜梁啟超為師。


1918年8月(21歲)赴美留學,入克拉克大學歷史系。


1919年9月(22歲)入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


1920年10月(23歲),赴英國倫敦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其間結識英國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對文學興趣漸濃。旅英期間,徐志摩邂逅了林長民的女兒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對其窮追不捨,並要求當時在英國陪讀並懷了次子的元配張幼儀墮胎離婚。張不同意,徐遂不告而別。



離婚


1922年3月(25歲),與張幼儀離婚,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學習。同年10月回國。


1923年3月(26歲),發起成立“新月社”。同時在北京大學英文系任教。


1924年4月至5月(27歲),泰戈爾訪華,陪同在各地訪問;5月至7月,陪同到日本、香港訪問。8月,第一本詩集《志摩的詩》出版。12月,《現代評論》週刊在北京創刊,為主要撰稿人。


1925年3月(28歲),辭去北京大學教職。




徐志摩和第二任妻子陸小曼


1925年3至5月,赴歐洲旅遊。


1926年(29歲),應任光華大學教授,兼東吳大學法學院英文教授;主持《晨報副刊·詩》;10月,與陸小曼結婚。


1927年春(29歲),參與籌辦新月書店。1927年9月,第二本詩集《翡冷翠的一夜》由新月書店出版。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


1928年2月(31歲),兼任上海大夏大學教授。10日,與聞一多、饒孟侃、葉公超等創辦《新月》月刊。


1928年6月至10月,赴日、美、歐、印等地旅遊。11月,最有名的代表作《再別康橋》問世。


1929年(32歲),辭去東吳大學、大夏大學教職,兼任中華書局編輯。1929年9月,應聘任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英語文學教授。同年,兼中華書局、大東書局編輯。


1930年底(33歲),先後辭去上海光華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職。


1931年1月(34歲),與陳夢家、方瑋德等創辦《詩刊》季刊。1931年2月,任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兼任北平女子大學教授。8月,詩集《猛虎集》出版。



飛機失事遇難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平協和禮堂為外國使節演講「中國建築藝術」,徐志摩欲前去捧場,於早上八時搭乘中國航空公司“郵政號”司汀逊式九缸七座飛機英语Stinson Detroiter由南京北上,然而,飛機在大霧中誤觸濟南開山(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墜落,徐志摩罹難,死時34歲。郁达夫在一篇悼文中说,徐志摩的死法,和拜伦、雪莱的死法一样不平凡[4]。胡適在《追悼志摩》一文中亦有提及到這次事件,其後經由學者考究發現徐志摩在高空中就已經把飛機的窗戶打開, 冷空氣瞬間衝擊面部當場沒有生命跡象了,由此可知其死因並非失事造成而是失溫造成腦死 [5]



軼事


  • 徐志摩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文坛富翁,他是大学教授中,唯一拥有私家汽车的人[6]

  • 1923年,梁啟超(號任公)寫了長信很懇切地勸他:「萬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於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始茫如捕風,然先已予多數人以無量之苦痛。」「戀愛神聖為今之少年所樂道。……茲事蓋可遇而不可求。……況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鶻突,而得滿足得寧帖也極難。所夢想之神聖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煩惱終其身已耳。」任公又說:「嗚呼!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度,斯可以領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於不可必得之夢境,挫折數次,生氣盡矣。鬱邑佗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復能自拔。嗚呼!志摩!可無懼耶!可無懼耶!」
    • 志摩答覆任公的信,不承認他是把他人的苦痛來換自己的快樂。他回信說:「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凶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成?人誰不畏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我將於茫茫人海之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師!我嘗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熱滿之心血,明照我深奧之靈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靈魂,搗碎其理想,殺滅其希望,污毀其純潔!我之不流入墮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幾亦微矣!」

  • 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平,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對徐志摩影響甚大。陸小曼聰慧活潑,是獨生女,父親陸寶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門生,回國後任賦稅司。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平交際場相識相愛,並談及婚嫁。徐父執意請梁啟超證婚,徐志摩求助於胡適,胡適果然把梁任公請了出來,梁任公在大庭廣眾之下罵徐志摩:「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以後務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並以「希望這是你們最後一次結婚」這驚世駭俗的語句作為對兩人的期望。盛典舉罷,徐志摩與陸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 由於徐志摩離棄原配和兒子、再娶友人之妻,觸怒了父親,中斷了對他的經濟援助,而陸小曼生活揮霍無度,住的是3層樓的豪華住所,每月100銀洋的租金,家裡傭人眾多,有司機、廚師、男僕,還有貼身丫鬟,這些巨額花費使徐志摩入不敷支。應胡適的邀請,徐志摩兼教於北京大學,為了貼補家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間往返,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法學院、大夏大學三所大學講課,課餘還得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沉溺於跳舞、打牌、票戲等夜生活的陸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兩點才起身。

  • 網傳徐志摩作品《阿詩瑪》為「魚的記憶只有7秒」的來源所在,但徐志摩的詩集和散文集中都沒有關於「魚的記憶只有7秒」的描述,且該詩與近代新月派風格迥異。

  • 徐志摩在《欧游漫录》中谈到苏共:“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


主要作品


  • 詩集
    • 《志摩的诗》

    • 《猛虎集》(收录《再別康橋》)

    • 《翡冷翠的一夜》

    • 《雲遊》

    • 《徐志摩全集》


  • 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

  • 小說散文集:《輪盤》。

  • 另有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愛眉小札》(寫給陸小曼的日記)、《志摩日記》,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


文學風格



新詩


徐志摩新詩主要描寫個人的感情,想象豐富,比喻生動,重視意境的創造,講究語言的音樂美,濃艷華美而嫵媚,具有一種溫柔清新的風格。他受西方世紀末唯美主義、印象主義思潮較多浸染,因而有些詩寫得晦澀、神秘,情緒感傷,語言過於雕琢,詩作呈現比較複雜的面貌。他的新詩受英美詩歌影響,著重格律的建設,西方詩人中,學習雪萊和哈代;出色作品有《再別康橋》、《偶然》、《沙揚娜拉一首》等。[7]


徐志摩做的散文:
徐志摩散文想象靈奇,富有詩意,善於言情,坦率任真,詞采絢爛,喜繪自然,多用反複、排比的修辭手法,多受歐美文藝影響,有時則渲染太過,結尾往往較為平淡。



評價


胡適: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裡,這就是他的“單純信仰”。他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實現的歷史。



衍生作品


  • 《偶然》在電影《秋霞》中被选为主題曲的歌詞,由陳秋霞主唱。

  • 《再別康橋》後來成為《金韻獎第一集》中收錄改編的同名歌曲,由李達濤作曲、范廣惠(本名范廣慧)演唱。

  • 1999年電視劇《人間四月天》,描述徐志摩一生的爱情故事。

  • 2001年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中引用《偶然》的词,被重新谱曲后作为插曲,由赵薇演唱。

  • 《再別康橋》也被改编成S.H.E的一首流行歌,作词文雅,作曲李泉,收录于2007年的《Play》专辑。

  • 《再別康橋》由西樓作曲,林宥嘉翻唱為歌曲,於2008年收錄於《神秘嘉賓》專輯。

  • 《偶然》由中國樂團Dish主唱。

  • 《偶然.徐志摩》舞臺劇,馬浚偉任編、導、監,並兼飾徐志摩,陸小曼由萬綺雯(2016年[8])和胡定欣(2018年重演[9])飾演。


參考文獻




  1. ^ 《民國叢書》第三編《徐志摩年譜》P2,陳從周撰,
    另見激烈的燃烧性的热情(1)(图)



  2. ^ 金庸家世曝光:生母徐禄是徐志摩堂姑媽. 新華網. 中國評論新聞: 2. 2008-05-07 [2013-02-26]. 


  3. ^ 穿越時空專訪徐志摩. 成報. 2013-02-08 [2013-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3). 


  4. ^ 马来西亚温梓川 《文人的另一面:民国风景之一种》188页


  5. ^ 徐志摩和胡适. m.wenxue.yjbys.com. [2017-05-20]. 


  6. ^ 马来西亚温梓川 《文人的另一面:民国风景之一种》187页


  7. ^ 余光中:〈徐志摩詩小論〉,載《余光中選集(第三卷).文學評論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頁205-214。


  8. ^ 馬浚偉舞台劇宣布加開兩場 萬綺雯︰多辛苦都值得


  9. ^ 舞台劇 《偶然・徐志摩》載譽重演



參見


  • 徐志摩墓

  • 現代詩歌

  • 現代詩人

  • 詩人列表

  • 再別康橋

  • 人間四月天


外部連結









  • 再回首徐志摩文學網_志摩人生 (简体中文)


  • 徐志摩詩文網 (简体中文)


  • 中國詩歌庫 (简体中文)


  • 徐志摩詩集 (繁体中文)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op Tejano songwriter Luis Silva dead of heart attack at 64

ReactJS Fetched API data displays live - need Data displayed static

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