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崴
海參崴 Владивосток (俄文) Vladivostok (拉丁化) | |||
---|---|---|---|
- 市 - | |||
海參崴市容 | |||
濱海邊疆區在俄羅斯的位置 | |||
海參崴 | |||
坐标: 43°08′N 131°54′E / 43.133°N 131.900°E / 43.133; 131.900坐标:43°08′N 131°54′E / 43.133°N 131.900°E / 43.133; 131.900 | |||
| |||
市庆日 | 7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來源請求] | ||
下級行政區 | |||
国家 | 俄羅斯 | ||
联邦主体 | 滨海边疆区 | ||
行政中心 | 滨海边疆区[來源請求] | ||
市政情况 | |||
城区 | 海参崴市区[來源請求] | ||
首長[來源請求] | 空缺(前任 Igor Pushkaryov 被指控賄賂並辭職)[1] | ||
议会 | 市杜马[來源請求] | ||
相关统计数据 | |||
面积 | 600 km2 230 sq mi[來源請求] | ||
人口(2010年) | 592,069人[2] | ||
- 2010年排名 | 第22名 | ||
人口(2002年) | 594,701人[3] | ||
- 2002年排名 | 第23名 | ||
人口密度 | 987.00/km2 2,560/sq mi ※人口密度根據信息框內人口和面積數值自動產生,如上述數值不是全區或屬不同時間,自動產生的人口密度數值未必準確。 | ||
时区 | VLAT(UTC+11) | ||
建立日期 | 1860年7月2日[4] | ||
邮政编码[5] | 690xxx | ||
电话区号 | +7 423[來源請求] | ||
官方网站 |
海參崴(满语:ᡥᠠᡳᡧᡝᠨᠸᡝᡳ,穆麟德:Haišenwai,太清:Haixenwai),也稱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羅馬化:Vladivostok,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vlədʲɪvɐˈstok] 聆聽),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最多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人口截至2017年 (2017-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達606,589人[6]。海參崴临近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7],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海參崴自新石器時代時起便有人類居住,原為遊牧民族居住地,後歷為渤海國、遼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領土,1860年清朝與俄罗斯帝国簽訂《清俄北京条约》[8][9],變成俄罗斯帝国統治。
目录
1 名称
2 歷史
3 地理
3.1 地理位置
3.2 氣候
4 人口
4.1 蘇聯时期
4.2 俄羅斯时期
5 高等教育
6 旅遊
7 友好城市
8 其他
9 图集
10 注释
11 参考文献
12 外部链接
名称
清朝建制之後,滿人賦名此地「海參崴」[a](ᡥᠠᡳᡧᡝᠨᠸᡝᡳ),滿文意為「海邊的小漁村」[10];而該漢語音譯作為其最早的中文叫法,亦被華人沿用至今。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前三月,俄国取得此地区,更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意为“东方统治者”或“征服东方”[11],也译「東方的王后」[12]。类似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另一座城市的市名——弗拉季高加索(Владикавказ,即“高加索的统治者”)。
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地图将其标记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官方场合下多单称“符拉迪沃斯托克”。
在東北亞地區,日本人把該地稱為「浦塩斯德」(日语:ウラジオストク Urajiosutoku)[b],簡稱「浦塩」(ウラジオ Urajio);明治時期因借用同音漢字,而寫作「浦潮斯德」。
在朝鮮半島上,北韓官方稱之為「울라지보스또크 Ullajibosŭttokhŭ」,南韓官方稱之為「블라디보스토크 Beulladiboseutokeu」,而中國朝鮮族則稱之為「블라지보스또크 Bŭllajibosŭttokŭ」。
歷史
历史上海參崴曾自新石器时代时起,這裡已漸見人类活動。唐朝时属于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君主制国家—渤海国的率賓府轄地(698年—926年)。
遼朝時屬上京道率宾府所管;金朝时属上京路轄下恤品路所管;元朝时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明朝時曾屬奴兒干都司(1409年—1434年)。清朝時該地為吉林將軍的領地內。
自1630年代开始,君主制王朝沙皇俄国的探索队进入该地区,尋求在遠東地區開拓不凍港口,沙俄和清朝曾有着多次領土上的武装冲突。在1689年清朝和沙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訂明海參崴屬清朝,但是由於清朝国力不振,在1858年,清黑龙江将军奕山在俄罗斯帝国的壓力下簽訂《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清俄共管。两年後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俄国又与清政府签订《清俄北京條約》[13],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包括海參崴—俄國未來在遠東發展政策上最重要的港口。
隨後其成為沙俄在遠東地區的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不過由於距離俄國核心地帶太遠,所以該地的發展緩慢。俄羅斯作家契訶夫離開库页岛後,從他形容為贫穷的海參崴出發經香港、星加坡,11月到達可倫坡[14]回莫斯科[15]。在1891年,西伯利亞鐵路開通至此,亦開始有海運路線由其往返日本神戶、長崎及中國上海等地。
1904年至1905年間日俄戰爭中,其曾被日本海軍派遣的分遣艦隊突襲。但由于有俄軍巡洋艦隊坚守,使日本海軍轉移目標攻擊遼東半島和大連。隨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參崴港成為俄軍接收美國支援物資(如食物、引擎、武器)的主要地點,其重要性迅速竄升,成為俄羅斯主要商港之一[7]。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後,由於1917年11月—1922年的反抗白军、乌军、黑军、绿军等和协约国武装干涉的战争的苏联国内战争的混亂情況,反對俄国共產黨的勢力在此滲入俄羅斯遠東地區。當中包括一些外來勢力如英國、美國和日本,日英聯軍在1918年4月藉口當地有日資設施被襲,進駐金角灣和此城,導致1920年俄羅斯遠東濱海地區建立「遠東共和國」,持續至1922年由蘇聯红军收復。
1930年代開始,此城成為蘇聯流放政治犯的主要地點,而在苏德战争前後,先後囚禁在這裡的包括蘇聯和日本的戰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此城市成爲租借法案中「太平洋航綫」的主要落貨港口。當時蘇聯在波羅的海、黑海的主要港口均為軸心國所封鎖,高達1000萬公噸的美援物資在海參崴上岸後,經西伯利亞鐵路運往歐洲戰線。這也是海參崴大幅擴張的年代,在1945年戰爭結束時,不受戰火波及的海參崴吞吐量為戰前的7倍[7]。
1952年,海參崴成為蘇聯海軍蘇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並禁止外國船艦進出[7]。
1954年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尼基塔·赫魯曉夫曾到臨该城,並表示其可以跟美國的舊金山相比,亦奠定了其作為蘇聯遠東地區最重點的發展城市之地位。
1991年5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达成一致地段的中苏国界东段边界线走向,明确和确定海參崴屬俄罗斯境內。[16]
2001年7月16日,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締約雙方根據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六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關於中蘇國界東段的協定》 繼續就解決中俄尚未協商一致地段的邊界線走向問題進行談判。中國民間依然有聲音抗議當年俄國強佔海參崴,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條約中承认海參崴及鄰近遠東地區现在为俄國領土[17]。
地理
地理位置
其位于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最南端,大約30公里長,12公里寬。海参崴三面环海,主要是由金角湾、阿穆尔湾、乌苏里湾构成,南临彼得大帝湾,另由俄羅斯島大橋與俄羅斯島相連接。自东北向西南绵延30公里,呈斗圆型,面積為約600平方公里,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俄罗斯远东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仅次于新西伯利亚的第二大城市。
氣候
海參崴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區,該地氣候特色為潮濕多雨的夏季和乾冷的冬季。受到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該地冬溫遠比同緯度(北緯43度)的歐亞大陸地區來的冷。即便有海洋調節的影響,該地在一月的月均溫只有−12.3 °C(9.9 °F)。冬季主要是以下雪為主,但是積雪量一般不超過5厘米(2.0英寸)。
海参崴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 5.0 (41) | 9.9 (49.8) | 15.5 (59.9) | 24.1 (75.4) | 29.5 (85.1) | 31.8 (89.2) | 33.6 (92.5) | 32.6 (90.7) | 30.0 (86) | 23.4 (74.1) | 17.5 (63.5) | 9.4 (48.9) | 33.6 (92.5) |
平均高温℃(℉) | −8.1 (17.4) | −4.2 (24.4) | 2.2 (36) | 9.9 (49.8) | 14.8 (58.6) | 17.8 (64) | 21.1 (70) | 23.2 (73.8) | 19.8 (67.6) | 12.9 (55.2) | 3.1 (37.6) | −5.1 (22.8) | 9.0 (48.2) |
每日平均气温℃(℉) | −12.3 (9.9) | −8.4 (16.9) | −1.9 (28.6) | 5.1 (41.2) | 9.8 (49.6) | 13.6 (56.5) | 17.6 (63.7) | 19.8 (67.6) | 16.0 (60.8) | 8.9 (48) | −0.9 (30.4) | −9.1 (15.6) | 4.9 (40.8) |
平均低温℃(℉) | −15.4 (4.3) | −11.6 (11.1) | −4.9 (23.2) | 2.0 (35.6) | 6.7 (44.1) | 11.1 (52) | 15.6 (60.1) | 17.7 (63.9) | 13.1 (55.6) | 5.9 (42.6) | −3.8 (25.2) | −11.9 (10.6) | 2.0 (35.6) |
历史最低温℃(℉) | −31.4 (−24.5) | −28.9 (−20) | −21.3 (−6.3) | −8.1 (17.4) | −0.8 (30.6) | 3.7 (38.7) | 8.7 (47.7) | 10.1 (50.2) | 1.3 (34.3) | −9.7 (14.5) | −20 (−4) | −28.1 (−18.6) | −31.4 (−24.5) |
平均降水量㎜(英寸) | 14 (0.55) | 15 (0.59) | 27 (1.06) | 48 (1.89) | 81 (3.19) | 110 (4.33) | 164 (6.46) | 156 (6.14) | 119 (4.69) | 59 (2.32) | 29 (1.14) | 18 (0.71) | 840 (33.07) |
平均降雨日数 | 0.3 | 0.3 | 4 | 13 | 20 | 22 | 22 | 19 | 14 | 12 | 5 | 1 | 133 |
平均降雪日数 | 7 | 8 | 11 | 4 | 0.3 | 0 | 0 | 0 | 0 | 1 | 7 | 9 | 47 |
平均相对湿度(%) | 58 | 57 | 60 | 67 | 76 | 87 | 92 | 87 | 77 | 65 | 60 | 60 | 71 |
每月平均日照时数 | 178 | 184 | 216 | 192 | 199 | 130 | 122 | 149 | 197 | 205 | 168 | 156 | 2,096 |
来源 #1:Pogoda.ru.net[18] | |||||||||||||
来源 #2: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961–1990年数据)[19] |
人口
根据200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其约有591,800人[20][21]。
蘇聯时期
斯大林统治时期,1938年城内的中国满族、汉族全被强制迁移或驱逐,朝鲜族人也被全部迁走。
1958年至1991年间,蘇聯规定只有蘇聯人方可到访该城市及居住,而且需从当局取得许可证方可进入,從而使當地的非原住民人口佔全市絕大多數(主要是俄羅斯人或中國俄羅斯族人)。在苏联把此城完全对外封锁前,该地仍有不少满族、汉族及朝鲜族居住[22]。
俄羅斯时期
自1991年蘇聯解體後,該市才開始解封,更因為地理因素而再次令當地的中國人不但「重現」,而且數字上更指已有達至約28萬中國人在海參崴長期或短期性居住[23]。另一方面,在俄國經濟開放後,此地位於日中貨物運輸的路徑上,來此作貿易中轉潛力相當大,位於亞洲卻有豐富的歐洲文化特色吸引眾多觀光客,也是本地中國商人蓬勃成長的要素之一。
高等教育
- 海參崴国立经济服务大学
- 遠東联邦大學
- 国立海洋大学
- 国立远东艺术学院
- 国立远东渔业技术大学
旅遊
- 涅維爾斯基將軍紀念碑——建於1897年,為設於該市的第一座紀念碑。
尤尔·伯连纳博物館——是尤尔·伯连纳兒童時期的故居。
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为纪念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而建造。竣工于1961年4月29日,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纪念碑。
友好城市
海參崴与以下14座城市互结为友好城市[24]:
|
|
其他
其亦為已故瑞士演员尤尔·伯连纳的出生地,他的童年故居得到保留,并改为博物馆。此外,台湾創作歌手周杰伦也曾在此拍摄歌曲「藉口」(与当地乐队合作)、「止战之殇」的音乐录影带。日本女子偶像組合NGT48單曲《獻給世人》的音樂錄影帶也在此拍攝。
该市的电话区号为+7 4232,如果从滨海边疆区拨出则为8 22。
图集
海參崴火车站
海參崴航照圖
金角灣和正在建設中的新橋樑
艾格舍利特半島和海參崴貨櫃碼頭
金角灣、艾格舍利特半島和东面的高尔多宾那半岛
海參崴中心區和金角灣
彼得大帝湾地形遥感图
金角灣總覽
俄羅斯島大橋
金角灣大橋
注释
^ 「崴」字在中國大陸定有兩種讀音,此處取白話音「wǎi」(ㄨㄞˇ),臺灣則僅定有一種讀音「wēi」(ㄨㄟ)。
^ 「塩」為漢字「鹽」的俗字。
参考文献
^ Обвиняемый во взятках мэр Владивостока подал в отставку.
^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ые итоги 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й переписи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2010 All-Russian Population Census).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2010 All-Russia Population Census).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2011 [2012-02-09] (俄语).
^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Численность населения России, субъекто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составе федеральных округов, районов, городских поселений, сельских населённых пунктов – районных центров и сельских населённых пунктов с населением 3 тысячи и более человек (Population of Russia, its federal districts, federal subjects, districts, urban localities, rural localities—administrative centers, and rural localities with population of over 3,000).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02 года (All-Russia Population Census of 2002).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2004-05-21 [2012-02-09] (俄语).
^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Города России. Moscow: Большая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2003: 72. ISBN 5-7107-7399-9.
^ Почта России.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вычислительный центр ОАСУ РПО. Поиск объектов почтовой связи (俄文)
^ Город Владивосток 请检查|url=
值 (帮助). Города России. [28 June 2016].
^ 7.07.17.27.3 Владивостокский морской торговый порт. История. www.vmtp.ru. [2017-02-21] (ru-ru).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昭明历史手册
^ 中国近代史
^ 冰雪黑龙江 圣诞异国游. 天津广播网. 2011年11月21日 (中文(中国大陆)).
^ 张少冬著,沙俄东侵与黑龙江流域的历史变迁,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01,第98页
^ 全球通史 (下) 第七版 550頁
^ 北京之春, 第 56~61 号
^ Haviland, Charles, Sri Lanka commemorates its Chekhov connection, bbc.com, December 29, 2010
^ Kamalakaran, Ajay, Sakhalin to Moscow: How a brief Asia trip revived Chekhov’s sagging spirits, Russia Beyond the Headlines, June 3, 2016 : 離開庫頁島後,契訶夫乘船從海參崴出發,經香港、星加坡,到達科伦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1991/05/16)
^ 一声叹息!原本属于中国的十大城市. 学习粉丝团 微信. 2014-12-18.
^ Климат Владивостока [Climate of Vladivostok]. Погода и Климат (Weather and Climate). [June 19, 2013] (俄语).
^ Vladivostok Climate Normals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30 November 2015].
^ Coming home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1998-01-12
^ Yakutia ASSR and the Sakha Republic:Stalin's Reign of Terror and hunt for gold
^ Vladivostok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5-25
^ Chinese immigrants flood Russian Far East - Washington Times
^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政府. [2015年1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6月8日) (俄语).
外部链接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海参崴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海參崴 |
(俄文)海參崴市政府
(俄文)Vladivostok 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