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 (香港)
民主黨 Democratic Party | |
主席 | 胡志偉 |
副主席 | 李永成、羅健熙 |
總幹事 | 陳鳳屏(署任) |
黨團召集人 | 涂謹申 |
秘書長 | 張賢登 |
創立 | 1990年4月23日(港同盟成立) 1994年10月2日(1994-10-02)[1] |
總部 | 香港九龍彌敦道 778號 恆利商業大廈四樓 香港金鐘立法會綜合大樓 906, 909-914室(立法會黨團) |
黨員人數 | 769人[2] |
象徵顏色 | 綠色 |
政黨口號 | 走在民主最前綫、有事要搵民主黨 |
立法會議席 | 6 / 70 (9%) [3] |
區議會議席 | 42 / 458 (9%) |
政治派系 | 泛民主派 |
意識形態 | 自由主義 反對香港独立[4] |
政治立場 | 中间至中間偏左 |
網站 | http://www.dphk.org |
民主黨(英语: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現時,其為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胡志偉。
目录
1 歷史
1.1 回歸前
1.2 回歸後
1.3 和前綫合併
1.4 2012年政改方案
1.5 2012年後
2 選舉
2.1 1998年立法會選舉
2.2 1999年區議會選舉
2.3 2000年立法會選舉
2.4 2003年區議會選舉
2.5 2004年立法會選舉
2.6 2007年區議會選舉
2.7 2008年立法會選舉
2.8 2011年區議會選舉
2.9 2012年立法會選舉
2.10 2015年區議會選舉
2.11 2016年立法會選舉
3 派系
4 議員
4.1 立法會議員
4.2 區議員
5 選舉
5.1 行政長官選舉
5.2 立法會選舉
5.3 區議會選舉
5.4 已停止舉辦的選舉
5.4.1 立法局選舉
5.4.2 市政局選舉
6 歷屆領導層
7 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名單
8 前成員
9 相關
10 參考
11 外部連結
歷史
回歸前
民主黨前身為李柱銘、司徒華、楊森、劉千石、張文光、何俊仁、李永達、陳偉業、吳明欽等人因應1991年首次立法局直選而創立的港同盟,1990年4月23日成立,是第一個全港性政黨。1991年在與匯點「聯票效應」下贏得18個直選議席中的14個,擁有超過九成得票率後,港同盟成立議會內第一大黨,民主派風頭一時無兩。1994年港同盟及匯點合併,組成現今的民主黨。
港同盟與較中間路線的匯點合併組成民主黨,當時有輿論認為此舉可藉匯點與北京政府的友好關係(當時匯點主席張炳良受聘於北京為港事顧問)重建民主派與北京政府因六四後破裂的關係,但亦有輿論不看好這段政黨婚姻,譏之為「有性無愛」(只為選舉實利,不存共同理念),認為合併只是為應付彭定康政改方案,香港主權移交前最後一屆的立法局選舉。
民主黨建黨之初是以整合本地民主派為目標,成員中有不少人原來都是其他壓力團體的成員。政綱方面,除了支持推動雙普選,也着重推動環保及監察政府。及後不少前學生組織幹事加入民主黨,使黨內形成三股不同勢力:相對比較保守和右傾的原港同盟人馬、原匯點成員、以及激進的左傾學生勢力。這三股勢力之間的磨擦,成為了日後民主黨分裂的導火線,而陳財喜則於退黨後和其他獨立人士於2000年5月另起爐灶成立新世紀論壇。
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選舉制度為單議席單票制,加上六四事件後香港人對回歸的恐懼,使民主黨無論在得票及席次上均大幅拋離其他政黨,直選取得12席,連同選舉委員會及功能組別,共取得19席,成為立法局第一大黨,連同其他民主派人士,民主派共取得過半的31席,這是唯一的一次,民主派控制立法局。
回歸後
民主黨在香港回歸後,曾經一度是立法會第一大黨,亦是市民支持度最高的政黨,於1998年第一屆立法會選舉,民主黨在直選議席中得票率43%,20席中取得了9個直選議席,連同功能界別共13席。雖維持立法會第一大黨地位,但選舉制度由以往單議席單票制變成名單比例代表制,受制於選舉制度,僅佔總議席22%。
隨著時間發展,黨內漸漸陷入派系及路線之爭;先有1998年黨內少壯派借換屆選舉,拉倒「匯點派」的張炳良,推舉了劉千石取代成為副主席;繼於1999年就應否將「支持設立最低工資」納入黨綱少壯派再與主流派激烈辯論,少壯派指主流派路線偏離基層,有關提案最後在會員大會上被否決;2000年立法會選舉又因資源分配、選舉名單排名而內訌,陳國樑先宣布退選,後再退黨。(另外,梁雪冰亦和陳國樑在同年退黨。)同年6月劉千石因同時持有民主黨和前綫的會籍,遭民主黨革除黨籍;2001年1月馮智活退黨、與陳國樑等組織「社會民主論壇」,其餘少壯派開始縕釀退黨;2002年2月「匯點派」張炳良、馮煒光等成立「新力量網絡」,為日後張炳良退黨埋下伏線;2002年4月,有參與「社會民主論壇」等十多名少壯派黨員包括陶君行、梁永權、徐百弟等正式退黨轉投另一政治組織前綫;同年12月,陳偉業因不滿楊森接任黨主席而宣佈退黨;2004年10月,創黨副主席張炳良退黨,其後更加入行政會議。
民主黨在1990年代是香港第一大黨,與其他政黨的關係較為疏遠,更與同屬民主派的民協在九龍西及新界西競爭,因此與民協交惡。但在香港主權移交後,由於立法會的權限大大減少,民主黨在第一屆立法會成立後,作為最大在野黨,與其他政黨包括民建聯合作,組成「七黨聯盟」,一起要求香港政府為香港市民提供抒困措施。但由於特區政府未能扭轉香港在亞洲金融風暴下的經濟困境,更不斷出現醜聞,民主黨因而與其他民主派政黨親近,與親共政黨逐漸遠離。
自2003年七一遊行之後,2004年-2006年,民主黨屢受醜聞困擾,其中包括黨內派系之爭、涂謹申匯標事件、何偉途醜聞事件、「真兄弟」事件,以及幾名觀塘區及九龍城區區議員的貪污醜聞等。李永達亦因此不再競逐連任主席,兩派對立風波中何俊仁以大比數勝出另一派系的陳竟明,接任主席。
2006年發生懷疑黨員被中共收買、滲透事件(「真兄弟事件」);遂由元老李柱銘、司徒華、秘書長張賢登等進行調查:《會員政策專責小組報告》,調查中方收買黨員、指導其言論、策劃其行為、干預黨的運作、削弱黨的能力、與及人頭黨員的種票情況。調查報告對黨內一派系成員作出批評。該派系在2006年黨內選舉全軍盡墨。 [5]
該黨的中西區區議員梁耀祖在2005年遇上嚴重交通意外,延至次年去世。2007年1月,觀塘區議員歐玉霞去世;2008年9月,黃大仙區議員譚月萍去世。
民主黨與其他泛民主派經常合作,多次選舉曾有配票安排,例如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泛民區選聯盟」,立法會選舉港島區補選和大部分泛民人士聯合推舉陳方安生,特首選舉支持公民黨梁家傑,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新界東的泛民「鑽石名單」及「1+1=4」等。整體而言,民主黨和其他泛民主流政黨人士關係不俗。即使公民黨和社民連自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中交惡,民主黨大致和兩黨仍能保持關係,並未有報導指民主黨捲入泛民內鬨。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民主黨得票率下跌3%,但由於配票成功,地區直選維持7席,連同教育界功能組別,合共8席。
和前綫合併
2008年10月9日,民主黨中常委羅致光回應明報查詢時承認民主黨中委會通過合併前綫決定,將於2008年12月實行[6],而兩黨在10月12日假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九龍會所進行記者會,並由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及前綫召集人劉慧卿並同宣佈進入合併程序,兩黨合併將會在11月完成,但解散前綫的方案被原前線會員否決。民主黨將邀請全體前綫成員加入,並可即時成為基本黨員。此舉將會是民主派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最大規模的整合活動。[7]
劉慧卿於2008年12月14日成功當選成為民主黨副主席,成為民主黨史上首位女性立法會議員及副主席,民主黨在立法會的議席增至9席,區議員增至60席。
2012年政改方案
2010年5月24日,民主黨三名成員,包括主席何俊仁、副主席劉慧卿、資深成員張文光,獲邀與香港中聯辦副主任李剛、法律部部長馮巍及副部長劉春華會面,討論香港政制改革,這是自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首次有民主派成員與北京政府官員作正式接觸。[8]
同年6月21日民主黨舉行的會員大會通過支持政改修訂案,修訂中加入民主黨建議的區議會方案,五席新增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員由全港沒有功能組別投票權的選民投票產生,又稱為超級區議員)。部份黨員被質疑違反其2008年立法會選舉時的政綱及承諾,沒有爭取2012雙普選及取消功能組別,欺騙選民。此舉也引來社民連及公民黨等其他泛民主派團體及支持者的不滿。亦因為這樣,越來越多網民將民主黨定性為「保皇黨」。
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立法會議員鄭家富亦為此聲言考慮退黨,另一立法會議員涂謹申亦表示須慎重考慮是否跟隨黨的投票意向,區議員范國威及民主黨中委林子健亦同時表示反對黨大會的決定。而民建聯、工聯會、自由黨等建制派政黨表示支持民主黨提出的區議會方案。[9]社民連認為若民主黨支持方案,便「不再屬於盟友關係」[10]。
最終,鄭家富於6月23日立法會會議上宣佈退出民主黨。政改方案在建制派、獨立李國麟、民協和民主黨八票支持下獲得通過。黨內改革派在2010年10月2日組成新組織新民主同盟,並且在同年12月19日宣佈退出民主黨。連同其他退黨的區議員,民主黨在區議會減至50席。
2012年後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民主黨因配票及策略失誤,加上被人民力量攻擊,導致失去新界西選區的議席,地區直選減至4席,但取得2席超級區議會的議席,總議席為6席。
2012年12月舉行的黨主席選舉,劉慧卿、單仲楷及區諾軒均有競逐,三人並在香港商業電台左右大局的節目中,進行選前辯論,其後劉慧卿當選主席,成為民主黨首位女主席。
2013年3月21日,民主黨聯同其他泛民政團成立真普選聯盟。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以後,民主黨開始重視以往社民連及其他激進民主派組織賴以成功的網上媒介,並大力發展於Facebook宣傳。
2014年雨傘革命,民主黨積極參與其中。
2015年6月18日,民主黨投票反對行政長官普選的政改方案,政改被否決。
2016年12月4日,胡志偉以92%信任票數當選主席。連同成功連任副主席的羅健熙及新當選的沙田區議員李永成,為創黨以來首次所有正、副主席皆為區議員,亦是繼何俊仁後,民主黨再次由「雙料議員」擔任主席。
選舉
1998年立法會選舉
在1998年第一屆立法會選舉,選舉制度由以往單議席單票制變成名單比例代表制,受制於選舉制度,民主黨在直選議席中得票率43%,取得了9個直選議席,連同功能界別共13席。雖維持立法會第一大黨地位,但僅佔總議席22%。
1999年區議會選舉
在1999年第一屆區議會選舉,民主黨派出183人參選,共86人當選,當選率僅49%,比1994年的56%當選率為低,其中立法會議員李華明挑戰民建聯時任議員失敗;但總議席增加,維持區議會第一大黨。
2000年立法會選舉
2000年舉行的第二屆次立法會選舉中,民主黨首次於新界東、西兩區分拆名單參選,結果共取得10個直選議席,地方直選每區各兩席,但由於投票率下跌,民主黨得票率大跌超過10%,核心成員李永達在新界西意外落敗,在九龍東得票更被民建聯超越。連同功能界別,維持13席。其後劉千石因雙重黨籍事件及陳偉業退黨,民主黨在立法會剩下11席。
2003年區議會選舉
在2003年七一大遊行之後,泛民主派的聲勢壯大,使民主黨的支持度微升,在區議會選舉中取得大勝,派出120人參選,共取得95席,當選率達80%,議席大幅拋離民建聯,其中在中西區、油尖旺、觀塘、葵青區皆取得明顯優勢,但受制於區議會委任制,民主派取得大部份區議會控制權。其中立法會議員黃成智在彩園選區連任失敗。
2004年立法會選舉
在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民主派乘著於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的聲勢,期望於立法會取得半數議席。民主黨與其他民主派人士積極協調,其中新界東更聯合其他民主派人士組成「鑽石名單」—七一連線。然而由於配票失衡,民主派在60個議席中只取得25席。民主黨雖然於直選中得票比第一、二大黨自由黨及民建聯多,但基於名單比例代表制及功能組別,民主黨在立法會的議席比上屆少了3席,降為第三大黨,其中在九龍東、西及新界東更只取得一席。在港島區方面,由於過份強調李柱銘選情告急,使同屬泛民主派的何秀蘭以八百多票的微少差距落敗,連帶將席位讓給對手陣營的民建聯成員蔡素玉。為承擔選舉的失誤,楊森宣佈不再競逐連任主席,原副主席李永達在黨主席選舉中勝出,亦為香港政黨第一次黨主席差額選舉。
2007年區議會選舉
民主黨總共派出108人參選,競選口號就是「堅定可信民主黨 敢言拼搏為街坊」。民主黨最終僅獲取59席(其後因譚月萍早逝而減少至57席),成功率只有55%,其中在上屆成功搶灘的選區均落敗,其中油尖旺、觀塘、元朗、沙田及北區成為重災區,但參選的立法會議員皆成功連任。為承擔選舉失利責任,黨主席何俊仁和黨選舉委員會主席李永達於選舉翌日向黨中委會請辭,中委會接納李永達辭去選委會主席一職,但挽留何俊仁留任主席。
2008年立法會選舉
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民主黨得票率下跌3%,但由於配票成功,地區直選維持7席,連同教育界功能組別,合共8席。
2011年區議會選舉
在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民主黨受到建制派及人民力量的夾擊,其派出120多人參選,最終只有47席,勝出率僅35%。其中李永達、單仲階、黃成智等民主黨重量級人物落敗,在油尖旺、北區民主黨更只有1人當選。
2012年立法會選舉
在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民主黨成地方直選議席趺至4席,在新界西選區因公民黨為同一名單奪兩席搶奪選票更導致全軍覆沒,失去原有兩席,連同功能界別兩個超級區議會議席,民主黨總議席下跌至6席,得票率也較上屆下跌,在地區直選中失去泛民第一大黨地位,淪為第二大黨。黨主席何俊仁由公佈選舉結果當日宣佈民主黨在選舉中受重創,會即日向黨中委提出辭去主席一職,並即日獲接納,由副主席劉慧卿署任主席一職。[11][12]何俊仁說,今次失利有深層次原因,但不認為支持政改方案是失敗原因,仍然相信理性、與北京談判的路線正確。[13]
2015年區議會選舉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受雨傘運動及政改被否決影響,多名曾參與雨傘運動的社區人士(即「傘兵」)皆有意參選。加上資源所限,民主黨派出95人參選,其中部分選區與「傘兵」撞區。最終43人當選,扣除5名上屆區議會任內退黨的人,增加1席。其中超級區議員何俊仁受本土派熱血公民及建制派夾擊連任失敗,本有望「翻盤」的葵青區,因被建制派重點打選戰,議席由8席減至4席。不過收復上屆大敗的新界東,其中取回北區3個議席、沙田更有7人當選。民主黨維持區議會第二大黨地位。
2016年立法會選舉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民主黨確認八張名單出選立法會。民主黨重用2008年的「有事要搵民主黨」為競選口號,參選平均年齡為42.8歲,較過去一屆52.8歲的平均年齡降低了10歲,反映民主黨落實世代交替及黨內傳承,相信會是創黨以來的一大挑戰。胡志偉及黃碧雲將競選連任九龍東及九龍西。新界西會由尹兆堅排頭位,何俊仁及李永達排在其後,港島由許智峯出選,單仲偕排名單第二。林卓廷將出選新界東,主席劉慧卿將排名單第二位。民主黨並會派出涂謹申及鄺俊宇兩張名單,出戰超級區議會議席。至於南區區議員區諾軒就會出選批發及零售界。[14]民主黨最終在5區各取一席,並取得2席超級區議會的議席,總議席為7席,重新成為泛民主派第一大黨[15]。
派系
民主黨主要派系包括:
- 主流派:一般指原由港同盟過渡至民主黨之成員,主要成員有何俊仁、張文光、單仲階等。一直把持及控制黨內事務,被外界批評為「大佬文化」。
- 匯點派:一般指原由匯點過渡至民主黨之成員,但並不包括有份創立港同盟之成員,如楊森。匯點派主張民主派走入建制及對中共主張「又傾又砌」之路線,亦曾發表立場較建制的言論。如前成員張炳良曾指民主派應參與「小圈子選舉」、陳財喜更參選臨時立法會等。以上成員於退黨後更立即轉投建制派,曾經主要成員包括黃成智、狄志遠等。隨著於2012年立法會選舉李華明不尋求連任及黃成智連任失敗,匯點派勢力大大減退。2015年黃成智被開除黨籍及狄志遠退黨後,成立新思維。
- 前綫派:一般指原由前綫過渡至民主黨之成員,成員主要集中在新界東,如劉慧卿、蔡耀昌、鄭則文等。初期被視為黨內對中共的強硬派系,但自2010年跟隨主流派支持政改方案後,立場被視為溫和。隨著劉慧卿於2012年當選為主席,前綫派在黨內勢力大大增加,逐主導黨內事務。
- 少壯派:俗稱「乳鴿」,黨內的進步民主派,現時以羅健熙、鄺俊宇等年輕黨員為主,與前綫派相近,主張民主黨在議會內外走更激進的路線,但與社民連等相比並不激進,反對暴力抗爭。政治立場更為左傾,部分人是左翼21成員。
議員
立法會議員
席位 | 選區/界別 | 議員 | 1998-2000 | 2000-2004 | 2004-2008 | 2008-2012 | 2012-2016 | 2016-2020 | 備註 |
---|---|---|---|---|---|---|---|---|---|
地方選區 | 香港島 | 李柱銘 | |||||||
楊森 | |||||||||
甘乃威 | |||||||||
單仲偕 | |||||||||
許智峯[3] | [3] | [3] | |||||||
九龍西 | 劉千石 | ||||||||
涂謹申 | |||||||||
黃碧雲 | |||||||||
九龍東 | 司徒華 | ||||||||
李華明 | |||||||||
胡志偉 | |||||||||
新界西 | 李永達 | ||||||||
何俊仁 | |||||||||
陳偉業 | [16] | ||||||||
尹兆堅 | |||||||||
新界東 | 鄭家富 | [17] | |||||||
黃成智 | |||||||||
劉慧卿 | [18] | ||||||||
林卓廷 | |||||||||
功能界別 | 教育界 | 張文光 | |||||||
衛生服務界 | 何敏嘉 | ||||||||
社會福利界 | 羅致光 | ||||||||
資訊科技界 | 單仲偕 | ||||||||
區議會(第二) | 何俊仁 | ||||||||
涂謹申 | |||||||||
鄺俊宇 | |||||||||
所得議席 | 13 | 12→11 | 9 | 8→9→8 | 6 | 7→6[3] |
區議員
民主黨是擁有最多直選區議會議席的泛民主派政黨,但在15個區議會中只在中西區及沙田區較有優勢,因此民主党需要与民主派地区政团街工、民協及新民主同盟合作;2015年區議會選舉後,議席有以下變化:
- 2016年4月,西貢區議員林少忠退黨,重返新民主同盟。
- 2016年9月,西貢區議員謝正楓退黨,令民主黨於西貢區沒有區議員。
- 2017年2月,九龍城區議員蕭亮聲加入,令民主黨重新取得九龍城區的議席。
- 2017年6月,離島區議員郭平退黨,令民主黨再度於離島區沒有區議員[19]。
- 2017年8月,九龍城區議員黎廣偉加入,令民主黨於九龍城增至兩席。
- 2017年9月,南區區議員區諾軒退黨。
- 2017年10月,沙田區議員陳諾恆退黨[19]。
- 2017年11月26日,伍凱欣在東華選区補選中獲勝,中西区區議會新增一席,更成為該區第一大黨。
- 2018年1月,深水埗區議員鄒穎恆加入,令民主黨於深水埗增至兩席。
截止2018年1月,民主黨在15個區議會共有42個議席,議員包括:
區議會 | 選區號碼 | 選區 | 議員 | 備註 |
---|---|---|---|---|
中西區 | A01 | 中環 | 許智峯[3] | 同時兼任立法會議員 [3] |
A02 | 半山東 | 吳兆康 | ||
A03 | 衛城 | 鄭麗瓊 | ||
A12 | 上環 | 甘乃威 | ||
A13 | 東華 | 伍凱欣 | ||
東區 | C01 | 太古城西 | 趙家賢 | |
C24 | 南豐 | 張國昌 | ||
南區 | D05 | 利東二 | 羅健熙 | |
D10 | 華富北 | 柴文瀚 | ||
D15 | 黃竹坑 | 徐遠華 | ||
油尖旺區 | E08 | 奧運 | 涂謹申 | 同時兼任立法會議員 |
深水埗區 | F11 | 幸福 | 鄒穎恆 | 前民協成員 |
F16 | 荔枝角中 | 袁海文 | ||
九龍城區 | G02 | 馬坑涌 | 黎廣偉 | 前民協成員 |
G07 | 嘉道理 | 蕭亮聲 | 前民協成員 | |
黃大仙區 | H20 | 瓊富 | 胡志偉 | 同時兼任立法會議員 |
H22 | 彩雲南 | 沈運華 | ||
H24 | 池彩 | 胡志健 | ||
觀塘區 | J08 | 順天 | 莫建成 | |
J16 | 興田 | 陳汶堅 | ||
J28 | 寶樂 | 鄭景陽 | ||
荃灣區 | K07 | 荃灣中心 | 李洪波 | |
屯門區 | L02 | 兆置 | 林頌鎧 | |
L13 | 恆福 | 朱順雅 | ||
L21 | 新景 | 黃麗嫦 | ||
L27 | 景峰 | 何杏梅 | ||
元朗區 | M03 | 南屏 | 黃偉賢 | |
M04 | 北朗 | 鄺俊宇 | 同時兼任立法會議員 | |
北區 | N03 | 祥華 | 陳旭明 | |
N13 | 石湖墟 | 林卓廷 | 同時兼任立法會議員 | |
N17 | 天平東 | 劉其烽 | ||
大埔區 | P02 | 大埔中 | 區鎮樺 | |
沙田區 | R11 | 新田圍 | 程張迎 | |
R16 | 徑口 | 吳錦雄 | ||
R28 | 富龍 | 曾素麗 | ||
R29 | 烏溪沙 | 李永成 | ||
R30 | 錦英 | 丁仕元 | ||
R32 | 恆安 | 鄭則文 | ||
葵青區 | S03 | 上大窩口 | 許祺祥 | |
S04 | 下大窩口 | 黃炳權 | ||
S10 | 石籬北 | 林紹輝 | ||
S16 | 興芳 | 吳劍昇 |
選舉
行政長官選舉
選舉 | 候選人 | 得票 | 得票比例 | 總得票 | 當選與否 |
---|---|---|---|---|---|
2012 | 何俊仁 (獲泛民主派推薦) | 76 | 6.30% | 76 / 1,193 | 未能當選 |
立法會選舉
選舉 | 民選得票 | 民選得票比例 | 地方選區議席 | 功能界別議席 | 總議席 | 增減 |
---|---|---|---|---|---|---|
1998 | 634,635 | 42.87% | 9 | 4 | 13 / 60 | 13 ▬ |
2000 | 417,873 ▼ | 31.66% ▼ | 9 | 3 | 12 / 60 | 1 ▼ |
2004 | 445,988 ▲ | 25.19% ▼ | 7 | 2 | 9 / 60 | 3 ▼ |
2008 | 312,692 ▼ | 20.63% ▼ | 7 | 1 | 8 / 60 | 1 ▼ |
2012 | 247,220 ▼ | 13.65% ▼ | 4 | 2 | 6 / 70 | 2 ▼ |
2016 | 199,876 ▼ | 9.22% ▼ | 5 | 2 | 7 / 70 | 1 ▲ |
區議會選舉
選舉 | 民選得票 | 民選得票比例 | 民選議席 | 委任議席 | 當然議席 | 總議席 | 增減 |
---|---|---|---|---|---|---|---|
1994 | 157,929 | 23.01% | 75 | 不適用 | 0 | 75 / 373 | 75 ▲ |
1999 | 201,461 ▲ | 24.85% ▲ | 86 | 0 | 0 | 86 / 519 | 11 ▲ |
2003 | 223,675 ▲ | 21.27% ▼ | 95 | 0 | 0 | 95 / 529 | 9 ▲ |
2007 | 175,054 ▼ | 15.38% ▼ | 59 | 0 | 0 | 59 / 534 | 36 ▼ |
2011 | 205,716 ▲ | 17.42% ▲ | 47 | 0 | 0 | 47 / 507 | 12 ▼ |
2015 | 196,068 ▼ | 13.56% ▼ | 43 | 不適用 | 0 | 43 / 458 | 4 ▼ |
已停止舉辦的選舉
立法局選舉
選舉 | 民選得票 | 民選得票比例 | 地方選區議席 | 功能界別議席 | 總議席 | 增減 |
---|---|---|---|---|---|---|
1995 | 385,248 | 41.87% | 12 | 7 | 19 / 60 | 19 ▬ |
市政局選舉
選舉 | 民選得票 | 民選得票比例 | 市政局議席 | 區域市政局議席 | 總議席 | 增減 |
---|---|---|---|---|---|---|
1995 | 205,823 | 36.91% | 12 | 11 | 23 / 59 | 23 ▲ |
歷屆領導層
屆 | 年度 | 主席 | 副主席 | 秘書長 | 司庫 | |
---|---|---|---|---|---|---|
1 | 1994 - 1996 | 李柱銘[20] | 楊 森 | 張炳良 | 羅致光 | 馮煒光 |
2 | 1996 - 1998 | |||||
3 | 1998 - 2000 | 劉千石[21]→何俊仁 | 張賢登 | 黃炳權 | ||
4 | 2000 - 2002 | 李永達 | 羅致光 | 徐漢光 | ||
5 | 2002 - 2004 | 楊 森 | 何俊仁 | |||
6 | 2004 - 2006 | 李永達 | 何俊仁 | 陳竟明 | ||
7 | 2006 - 2008 | 何俊仁 | 單仲偕 | 狄志遠 | 夏詠援 | 張賢登 |
8 | 2008 - 2010 | 劉慧卿 | 張賢登 | 徐漢光 | ||
9 | 2010 - 2012 | 何俊仁[22]→劉慧卿(署任) | ||||
10 | 2012 - 2014 | 劉慧卿 | 羅健熙 | 蔡耀昌 | 吳永輝 | |
11 | 2014 - 2016 | 尹兆堅 | 張賢登[23]→李永成 | 袁海文 | ||
12 | 2016 - 2018 | 胡志偉 | 李永成 | 張賢登 |
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名單
職位 | 姓名 | 立法會議員 | 中央常務委員 |
---|---|---|---|
主席 | 胡志偉 | ||
副主席 | 李永成 | ||
羅健熙 | |||
秘書長 | 張賢登 | ||
司庫 | 袁海文 | ||
委員 | 朱順雅 | ||
柴文瀚 | |||
周錦紹 | |||
莊榮輝 | |||
張文光 | |||
馮文韜 | |||
何志偉 | |||
何俊仁 | |||
許智峯[3] | [3] | ||
李建賢 | |||
林卓廷 | |||
林嘉嘉 | |||
李永達 | |||
梁永權 | |||
莫建成 | |||
伍凱欣 | |||
吳永輝 | |||
丁仕元 | |||
蔡耀昌 | |||
徐漢光 | |||
尹兆堅 | |||
黃堅成 | |||
黃麗嫦 | |||
黃碧雲 | |||
楊森 |
前成員
羅致光: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現任扶貧委員會成員,現任香港行政會議官守議員,前立法會議員。
張炳良:香港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前香港行政會議官守議員及非官守議員,前立法局議員。
陳偉業:現任人民力量成員,曾為社會民主連線成員,前荃灣區議員,前立法會議員。
范國威:現任新民主同盟召集人,立法會議員。
狄志遠:現任新思維主席,前立法會議員。
黃成智:曾為新思維成員,前立法會議員。
鄭家富:現任將軍澳民生關注組顧問,前立法會議員。
葉建源:現任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現任立法會議員。
馮煒光:前南區區議員,前政府新聞統籌專員。
劉千石:現任香港職工會聯盟成員,前立法會議員。
麥潤培:現任新退黨同盟副主席。
陶君行、曾健成:現任社會民主連線成員。
黎志強、陳琬琛、容溟舟、王德全、陳諾恆:現任公民黨成員。
任啟邦、梁里、何淑萍、陳竟明、關永業、鍾錦麟、林少忠、陳惠達:現任新民主同盟成員。
丘文俊:曾為新民主同盟成員。
區諾軒:南區利東一區議員,立法會議員。退出後仍與民主黨保持密切關係。
陳財喜:新論壇成員。
相關
- 民主黨少壯派
- 香港民主同盟
- 匯點
- 前綫 (1996-2009)
- 支聯會
參考
^ 成立日子、正副主席民主黨網頁]
^ 民主黨網頁
^ 3.03.13.23.33.43.53.63.73.8 許智峯由2018年4月26日起被凍結黨籍
^ 民主黨:拒一國一制不支持港獨. 明報. 2017-06-11.
^ 不同意見:重大發現、重大機密
^ 民主黨通過合併前綫 羅致光:令泛民更團結. 明報. 2008-10-10.
^ 民主黨與前綫同意探討合併. 香港電台. 2008-10-12.
^ 中央破冰 冀民主黨撐政改
^ 民主黨高票撐 區會方案勢通過 鄭家富醞釀退黨 李柱銘稱考慮兩周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06-26.
^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621/3/irot.html 公民黨社民連決反對
^ 何俊仁辭職:仍信路線正確[永久失效連結]
^ 何俊仁鞠躬謝罪辭主席職 堅持與北京談判路線正確 呼籲盟友一起走這路
^ [1]
^ 民主黨8張名單出戰 口號「有事要搵民主黨」 何俊仁劉慧卿李永達抬轎 立場新聞 2016/7/10
^ 民主黨成非建制最大黨,蘋果日報,2016-09-06
^ 隨着少壯派的分裂、多次立法會選舉的出選資格問題及不滿楊森接任民主黨主席,陳偉業在2002年12月宣佈退黨,2006年4月宣佈加入新成立的左翼泛民主派組織社會民主連線。
^ 因政制方案爭議退黨
^ 劉慧卿在2008年11月,領導前綫與民主黨合併後,加入民主黨。
^ 19.019.1 政Whats噏:民主黨爆退黨潮?再多兩鴿退出. 東網. 2017-10-08 [2017-10-24].
^ 1990-1994年擔任港同盟主席,連同港同盟,一共擔任12年。
^ 1998年當選副主席,兩天後辭職,補選由何俊仁當選。
^ 任內因立法會選舉失利辭職,由劉慧卿署任
^ 2015年辭職,由李永成代替。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民主黨 (香港) |
外部連結
- 民主黨網站
- 民主黨Facebook專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