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環形防禦圈戰役
















釜山环形防御圈戰役英语:Battle of Pusan Perimeter)亦稱釜山橋頭堡戰役(韓語:부산 교두보 전투),是朝鮮戰爭中大韓民國及聯合國軍和朝鮮人民軍在韓國僅存的領土——釜山周邊至洛东江一带的環狀防線進行的戰事;人民軍在1950年8月起竭盡全力圍攻,企圖攻破這條防禦線結束戰爭。但是在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抵抗住6週的圍攻後,最後依靠1950年9月15日發起的仁川登陸戰役成功解圍。




目录





  • 1 戰事經過


  • 2 戰場地形


  • 3 參戰部隊


  • 4 戰役前的相關接觸


  • 5 聯合國陣營反攻


  • 6 參考

    • 6.1 参考文献


    • 6.2 来源





戰事經過




1950年9月份时的釜山环形防御圈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韓國本以三八线為國界,但朝鲜人民军於1950年6月25日至7月底發動了一連串的攻擊,致使大韓民國國軍潰退;聯合國決議派遣地面部隊增援大韓民國免其毀滅,美國首先派軍赴韓,但面對準備齊全的朝鮮人民軍首戰告敗。大田戰役後,朝鮮人民軍開始朝南方迂迴,計畫同時以北邊與西邊夾擊釜山,將收縮在該處之聯合國軍完全殲滅;而聯合國軍則在8月開始以大邱為核心防禦釜山,在釜山北面以浦項市至大邱為北側防線端點、西側沿洛東江防禦整個洛東江三角洲下游區域,整條連接的橢圓形防線後世稱釜山环形防御圈。


1950年8月4日至9月18日期間,雙方在該防禦圈一帶進行的攻防戰則稱為釜山戰役。釜山戰役期間持續增援的聯合國部隊有多數兵力因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軍的策劃下,投注在於9月份的仁川登陸作戰之中。仁川登陸的巨大成功,給予南進持續作戰早已痺疲的朝鮮人民軍在心理與物資補給上的最後關鍵一擊;隨即在38度線以南的朝鮮人民軍出現大規模潰退,在釜山堅守的聯合國軍則由防禦圈突出開始北征收復失土,釜山环形防御圈完成戰略功能後自然消失。



戰場地形


釜山環型防禦圈的整體長度約230公里長,北側的戰線因丘陵等崎嶇地形較不規則,但因此在該地的戰鬥部隊展開也較為困難,因此被聯合國軍選定為防線設置的最佳地點;西側戰線則沿著洛東江以東設置防線,僅在最南端約15公里的戰線跨越洛東江以西設防,為洛東江突出部。


1950年的韓國遭遇史上少有的旱災,在1950年7-8月間,韓國降雨量只有130公厘(歷史平均為510公厘),缺水導致兩邊軍隊都缺乏乾淨飲水,且高溫造成雙方部隊出現頻繁的非戰鬥傷病減員現象。



參戰部隊


朝鮮人民軍在1950年6月揮師南下之際,為一支有10個師編制,其中一支為全機械化裝甲部隊,約有9萬戰鬥人員的戰鬥組織。雖然大韓民國國軍與美軍屢戰屢敗,但犧牲並非毫無成果,北韓統計在1950年7月時它們已經因戰死傷折損58000人、100輛戰車;為了彌補戰損,朝鮮人民軍除了向中共與蘇聯要求更多的戰鬥物資補充戰損,同時並在38度線以南捉兵補充損失,光在漢城就強徵了1萬6千名學生作為「義勇軍」使用,這些人和早期開戰初的戰力相比訓練極為缺乏;同時,朝鮮徵召了30萬的民工維持補給線,這些人提供的給養勉強維持南攻的人民軍部隊戰鬥能力。但在數量上,朝鮮人民軍共有12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朝聯合國防線進行圍攻;詳細數目因當時戰爭混亂之困已無法精確考據,但在8月5日攻勢發動之際,朝鮮人民軍大致上有7萬戰鬥人員、由3000位較為訓練有素的機械化部隊率領著40輛T-34戰車。


聯合國軍方面,麥克阿瑟在8月4日匯報給聯合國之資料顯示在釜山防禦圈內有141,808位聯合國部隊(包含非戰鬥人員)、其中美軍地面戰鬥部隊有47,000人、大韓民國軍有45,000人;但聯合國軍具有釜山周邊完全的制空權、制海權;包括美國第七艦隊、美國第五航空隊數百架戰鬥轟炸機在戰役期間為聯合國軍維持大量的地面火力支援,除了摧毀補給線外,也大量破壞對橋梁、主要幹道阻止朝鮮戰力恢復,就朝鮮人民軍統計,1950年8月底時他們控制的區域的交通動線已經有80%遭聯合國軍摧毀;且聯合國軍在8月後持續有部隊自釜山上岸增援第八軍團的耗損,包括美國陸軍第2步兵師、美國陸軍第5步兵團英语5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臨時旅英语1st Provisional Marine Brigade英國陸軍第27步兵旅英语27th Infantry Brigade (United Kingdom)。相對於準備不足的第八軍團,1950年8月增援的部隊裝備完整,且至少配發了500輛的戰車,這些部隊很快地就被華克將軍投入前線支援。



戰役前的相關接觸


朝鮮人民軍進攻始於1950年6月25日星期日凌晨,猛烈炮击南方後,便大舉進攻分界线以南的韩國军。四小时内,人民軍的坦克和步兵突破了韩國军防线,直取汉城。[6]朝鲜人民军节节胜利,並先後奪取多個要邑:


  • 6月28日:夺取大韓民國首都漢城

  • 7月20日:攻陷大田

  • 7月24日:占领木浦

  • 7月31日:占據晋州

聯合國通過決議援韓後,卻因美國在遠東大規模撤裁兵力的政策導致1950年戰爭爆發時幾無可增援之兵,距離最近的援兵是當時司令部駐紮日本的美國第八軍團第24步兵師,但是該師也因為預算裁減之災導致部隊訓練不足、武器過時。原本美國希望24步兵師可以滯持人民軍攻勢為後續增援爭取時間,但1950年7月烏山戰役首度交鋒時,史密斯特遣隊的慘敗讓美軍了解馳援部隊都自身難保的困境。但24步兵師在朝鮮半島中部仍持續抵抗,直到7月14日大田戰役期間才遭擊潰,7月20日全師潰退之際失去編制裝備的60%、編制兵力的45%(死傷及失蹤總計7,305人),連師長威廉·弗里希·迪安少將都在該戰役後被俘;24步兵師崩潰前爭取到的半個月時間讓聯合國軍有辦法加緊腳步增援,在7月後每日都有新的聯合國增援不斷登上朝鮮半島土上。


1950年7月15日、美國陸軍第1騎兵師自橫須賀乘船,由第90特遣艦隊護衛,7月18日當日半夜登陸慶尚北道浦項洞,該夜增援提供了1萬名士兵、2000輛各式車輛、2800噸左右的物資,登陸後的美軍立刻北進阻止朝鮮人民軍南下;第1騎兵師原本任務是增援大田,但是在進軍途中了解前線潰退,因此在金泉短暫駐守構築前沿防線;第25步兵師隨後增援登陸,在永同、尚州展開防線,對抗人民軍。25步兵師其下轄之第27步兵團英语27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在7月22日爆發之黃澗戰役英语Battle of Hwanggan成功滯遲朝鮮人民軍第2師英语2nd Division (North Korea)5天的進軍時間後成功後撤,25師的其它部隊則配合收攏的大韓民國軍擋下了朝鮮人民軍第15師英语15th Division (North Korea)到7月底甫後撤。


韓國國軍雖被打得措手不及,初期也節節敗退,但尚有約3萬8千人左右的部隊自漢城南撤重整,這些部隊後來重整為5個韓國師,分別由大韓民國第1軍英语I Corps (South Korea)與大韓民國第2軍指揮;並控制防禦住北韓南下時可能必須經過的幾座重要城市試圖滯持人民軍,在北韓南下之際為了突破這些城市耗費了相當心力,韓國軍在7月下旬的安東戰役甚至成功擊退人民軍。最終聯軍被逼退到釜山附近的洛东江一带,形成釜山环形防御圈。1950年7月26日,美國第八集团军司令華克中將下令部隊收攏在釜山防線一帶;7月27日,麥克阿瑟搭乘專機飛赴大邱視察戰況,當時的戰況有讓美軍回想起1940年歐戰的敦克爾克撤退,但麥克阿瑟在當時的高層密會中下令「韓國不能成為敦克爾克」,聯合國軍決定在朝鮮半島的土地上繼續和人民軍對抗。7月31日,朝鮮人民軍攻下晉州,聯合國軍在審訊俘虜始知人民軍小白山脈的錦江處動用了2個師規模的兵力朝西南方迂迴朝釜山攻擊,華克了解到釜山西側的現有兵力密度不足,無法阻止人民軍使用他們擅長的迂迴穿透戰術,因此決定所有部隊撤回洛東江以東,拆除洛東江上所有橋梁,堅守防線,不得再有後退;這決策除劃出兩軍明確戰線避免混淆且完備戰場經營,也為華克中將重編各處奔波耗損過度的第八軍團爭取時間。


這也形成了聯軍在朝鮮半島戰場上的最後防線。



聯合國陣營反攻


8月6日,麦克阿瑟将军於日本东京与一些高级军官会面,并说服這些军官实行风险很大的仁川登陆计划,企圖反攻。人民軍第一波圍攻則從8月5日持續到8月24日,原本希望在8月15日光復日之前攻佔釜山,但是在聯合國軍的海空優勢加上陸地部隊的強力抵抗下失敗。第二波圍攻從8月31日至9月中旬。


9月15日,麥克阿瑟登上其旗艦麥金利山號,並親自督戰。在美國和英國約300多艘军舰和約5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美軍第10軍英语X Corps (United States)成功登陆了仁川,並从朝军后方突袭,切斷了朝鮮半岛的蜂腰部一線,成功迅速夺回了仁川港及其附近岛屿。9月16日,釜山环形防御圈的联合国军隊借势反攻,從釜山环形防御圈這個防線出擊。9月27日,阿尔蒙德軍長的第10軍与釜山环形防御圈的部队於水原市附近会師,並於9月22日夺回漢城。



參考



  1. ^ Fehrenbach 2001, p. 113.


  2. ^ Appleman 1998, p. 395.


  3. ^ 3.03.1 Appleman 1998, p. 605.


  4. ^ Ecker 2004, p. 32.


  5. ^ Appleman 1998, p. 546.


  6. ^ 美 Maurice Isserman,陈昱澍译,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第27页,ISBN 7-80170-437-1,简中


参考文献





来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Alexander, Bevin. Korea: The First War We Lost. New York City, New York: Hippocrene Books. 2003. ISBN 978-0-7818-1019-7. 


  • Appleman, Roy E. South to the Naktong, North to the Yalu: United States Army in the Korean War.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the Army. 1998. ISBN 978-0-16-001918-0. 


  • Bowers, William T.; Hammong, William M.; MacGarrigle, George L. Black Soldier, White Army: The 24th Infantry Regiment in Korea. Honolulu, Hawaii: University Press of the Pacific. 2005. ISBN 978-1-4102-2467-5. 


  • Catchpole, Brian. The Korean War. London, United Kingdom: Robinson Publishing. 2001. ISBN 978-1-84119-413-4. 


  • Ecker, Richard E. Battles of the Korean War: A Chronology, with Unit-by-Unit United States Causality Figures & Medal of Honor Citations.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 Company. 2004. ISBN 978-0-7864-1980-7. 


  • Fehrenbach, T.R. This Kind of War: The Classic Korean War History Fiftieth Anniversary. Washington, D.C.: Potomac Books. 2001. ISBN 978-1-57488-334-3. 


  • Gough, Terrence J. U.S. Army and Logistics in the Korean War: a Research Approach (PDF). CMH Pub 70-19. Washington, D.C.: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U.S. Army. 1987 [2010-11-13]. 


  • Gugeler, Russell A. Combat Actions in Korea. Honolulu, Hawaii: University Press of the Pacific. 2005. ISBN 978-1-4102-2451-4. 


  • Hanley, Charles J.; Choe, Sang-Hun; Mendoza, Martha. The Bridge at No Gun Ri: A Hidden Nightmare from the Korean War. New York City, New York: Henry Holt Publishings. 2001. ISBN 978-0-8050-6658-6. 


  • Hoyt, Edwin P. On to the Yalu. New York City, New York: Stein and Day. 1984. ISBN 0-8128-2977-8. 


  • Leckie, Robert. Conflict: The History Of The Korean War, 1950–1953.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Da Capo Press. 1996. ISBN 978-0-306-80716-9. 


  • Marolda, Edward. The US Navy in the Korean War.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7. ISBN 978-1-59114-487-8. 


  • Millett, Allan R. The Korean War, Volume 1. Lincoln, Nebraska: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0. ISBN 978-0-8032-7794-6. 


  • Millett, Allan R. The War for Korea, 1950–1951: They Came from the North. Lawrence, Kansa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2010. ISBN 978-0-7006-1709-8. 


  • Paik, Sun Yup. From Pusan to Panmunjom. Riverside, New Jersey: Brassey Inc. 1992. ISBN 0-02-881002-3. 


  • Shrader, Charles R. Communist Logistics in the Korean War.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95. ISBN 0-313-29509-3. 


  • Stewart, Richard W. American Military History Volume II: The United States Army in a Global Era, 1917–2003.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the Army. 2005. ISBN 978-0-16-072541-8. 


  • Varhola, Michael J. Fire and Ice: The Korean War, 1950–1953. Mason City, Iowa: Da Capo Press. 2000. ISBN 978-1-882810-44-4. 


在线来源





  • Two War Reporters Killed. The Times (London, United Kingdom). 1950-08-14. ISSN 0140-0460. 


  • Royal Navy Rating Killed. The Times (London, United Kingdom). August 24, 1950. ISSN 0140-0460. 


  • British Troops Land. The Times (London, United Kingdom). 1950-08-29. ISSN 0140-0460. 


  • Far East Calsualties. The Times (London, United Kingdom). 1950-09-06. ISSN 0140-0460. 


  • Hanley, Charles J.; Jae-soon Chang. Children 'executed' in 1950 South Korean killings. Breitbart. Associated Press. 2008-12-06 [2013-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六月 3, 2009).  请检查|archive-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Bae Ji-sook. Gov’t Killed 3,400 Civilians During War. Korea Times. 2009-03-02 [2011-07-18].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op Tejano songwriter Luis Silva dead of heart attack at 64

政党

天津地下鉄3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