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
在所有行業及人群中約定俗成,被廣泛行使且普遍遵守的隱含性規則。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時空能具體的替代檯面上的正式規則。[1]
目录
1 概念的发明
2 定义
3 概念的发展
4 相关词汇
5 注释
概念的发明
中国作家吴思在其2001年出版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1]一书中提出: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
“潜规则”是我杜撰的词。我还想到过一些别的词,例如灰色规则、内部章程、非正式制度等等,但总觉得不如“潜规则”贴切。
吴思在2003年出版的《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2],对 “潜规则”一词作了更多定义。
自此“潜规则”一词诞生,并逐渐被广泛运用。但这种概念的实行则是自古已有。
定义
潜规则是指没有正式规定,而在某些人群中被行为各方普遍遵守的隱含规则。但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是潜规则而非种种明文规定,在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
潜规则在不同时间、不同领域往往有不同称呼,如在明清官场被称为“官场陋规”,在现在一些行业被称为“行规”、“规矩”,在某些场合又被称为“不成文规定”。
潜规则通常有不法、不道德、或者其他不能明说的内容,但也有一些规则是因为没有道理而且琐碎而成为潜规则。前一种情况比如给官员送红包,或者在一些国家少数民族、女性职员不容易被提升到重要岗位;后一种情况比如在欧美不要穿着一个演唱团体的T恤衫去看该团体的演出。但通常前一种情况的用法更多。
概念的发展
2006年中国女演员张钰向媒体透露:“很多女演员被迫和导演、制片人等陪睡,以得到演出机会,这已经是演艺圈的潜规则”[3],此案例類似於“職場心理霸凌” 較不受法律及輿論重視。随着媒体对“张钰事件”的大量报道和讨论,“潜规则”一词迅速普及,并进而衍生为动词,比如“某某曾被某人潜规则”这样的报道层出不穷[4]。
相关词汇
- 不成文憲法
- 君子協定
- 元规则
- 期數列外
紅色條規(Code Red,詳見「好人寥寥」)
注释
^ 1.01.1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 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吴思,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
^ 张钰将公布“潜规则”证据 有太多女孩上当了
^ 细数娱乐圈的“潜规则”事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