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藍
佛教 |
---|
基本教義 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蘊 緣起 业 五戒 禪那 波罗密 涅槃 三法印 空性 真如 |
修行位階 佛 菩萨 辟支佛 阿罗汉 阿那含 斯陀含 須陀洹 |
人物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迦多衍尼子 馬鳴 龍樹 提婆 无著 世亲 鸠摩罗什 慧遠 菩提达摩 智顗 玄奘 惠能 蓮花生 宗喀巴 |
宗派 部派 大乘 金剛乘 上座部 漢傳 藏傳 |
經籍舉要 阿含經(南传尼柯耶) 法句經 大般若经 心經 金剛經 法華經 華嚴經 維摩經 涅槃經 楞伽經 大悲咒 楞嚴經 圆觉经 藥師經 地藏經 阿彌陀經 大智度論 俱舍論 坛经 |
聖地 八圣地 四道場 汉地寺院 佛塔列表 |
相關主題 艺术 制度 历史 組織 批評 |
佛教主題 |
伽藍或僧伽藍(梵語:सँघाराम,samghārāma),音譯全名僧伽藍摩。「僧伽」(samgha)指僧團;「阿蘭摩」(ārāma)義為「園」,原意是指僧眾共住的園林,即佛教寺院。
目录
1 字音字義
2 概論
3 文化
4 參考資料
5 註釋
字音字義
「伽藍」的传承音「.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ruby"1;padding:0 0.1em;user-select:none茄(qié)蓝(lán)」,「घा」(ghā)之聲母為牙音,音譯之「伽」當為牙音,唯後顎化為「ㆢ(jj)」,平聲全浊归次清「ㄑ」(q)。不过,也有人撇开音韻學传承规律,讀如全清「加(jiā)蓝(lán)」,这样读虽然在北方话的听感上更接近原音,但却因失去阳平而无法通过音韵学推断原音,更会使吴赣方言区人士错将其认作ka。不过近代概念如伽利略虽同理却统读拟音不读传承音。
概論
原始佛教時期,佛寺只有梵語vihāra一詞,即漢譯精舍,義爲住處;如竹林精舍。由于当时精舍大都建在城郊幽静樹林,故又称「阿蘭若(rě)」(意爲静处)或「伽蓝」(意指僧众所居园林)。一般以一所寺院的完成必须具备七种建筑物,特称为七堂伽蓝。[1]
又以伽藍處常有八部護法神或菩薩等眾守護,也以伽藍代指護法菩薩,稱爲伽藍菩薩。
文化
被誉为“文学版《清明上河图》”的北魏传世之作《洛阳伽蓝记》中描述伽蓝是“花果蔚茂,芳草蔓合”之地。
根據唐朝貞觀年間由西域返唐朝的玄奘法師所注《大唐西域記》記載:“諸僧伽藍莊嚴佛像,瑩以珍寶,飾之錦綺,載諸輦輿,謂之行像,動以千數,雲集會所。”
參考資料
- 臺灣.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辭典
- 許鴻傳《臺灣民間伽藍尊王信仰研究》
註釋
^ 佛光教科書【叢林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