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
校尉是古代中国的武官官职,在歷史上具重要影響力。該職位於汉朝时达到鼎盛,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但是其手下必有親自统领的部队,而将军却不一定有自己的军队[1],所以其实际影响力有时候甚至超过将军;东汉末年三国序幕之时,名义上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杀,而其手下的西園軍校尉袁绍、曹操等却以此職位带领士兵兵變杀死了所有的宦官。
目录
1 概况
1.1 秦朝
1.2 西汉
1.3 东汉
1.4 魏晋以后
2 现代歧义
3 相關條目
4 注释
5 参考
概况
秦朝
校尉在战国时期已成为正式编制内的武官。秦国军队中的校尉为统领一「校」的中级军官。邯郸之战中王陵战不善,亡五校。
西汉
沿袭秦朝,为中级军官。西汉在镇守长安的北军中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分统禁军,秩二千石、位次诸将军。
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统领八校,东汉废置但改设北门中侯掌监五营。
屯骑校尉:掌重骑兵部队。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
越骑校尉:掌轻骑兵部队。
长水校尉:掌驻扎在长水、宣曲的由匈奴等胡人组成的骑兵。
胡骑校尉:掌驻扎在池阳由匈奴(部族与长水校尉所辖不同)等胡人组成的骑兵,根据属兵情况,并不常置。
射声校尉:掌禁军(羽林军)中的弓箭手部队。
虎贲校尉:掌战车部队。
此外另置城门校尉,统领京师各门屯卫,分八屯。在西域、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驻军长官也称校尉,如驻西域的戊己校尉、驻秦隴鎮守羌族地帶的护羌校尉等。
汉武帝时,名将霍去病在受将军职前曾因战功被封为骠姚校尉,时年仅十八岁。
东汉
东汉改设五校尉,继续统领宿卫兵,秩比二千石,官高职显,很多由皇族和亲信担任。
屯骑校尉,初年曾改名为骁骑校尉,但很快复原。
越骑校尉,初年曾改名为青巾左校尉,但很快复原。
步兵校尉,名称如旧,但都城到了雒阳后的实际职权变化不明。
长水校尉,并入了西汉胡骑校尉所属。
射声校尉:并入了西汉虎贲校尉职属。
城门校尉继续执掌雒阳十二城门。
到汉末灵帝曾经特设西园八校尉,掌管京師附近的兵权。
但此时随着军权分散,各地诸侯并起,校尉的名号开始多见,如骁骑校尉(曹操)、折冲校尉(袁术、孙策、夏侯惇)、鹰扬校尉(曹洪)等,而地位则居于越来越多的各中郎将之下。
魏晋以后
汉朝以后,基本效仿东汉五校建制,不过校尉的地位日渐低落。
隋唐时期定例为軍人散官低品官号,明清尊称卫士為「校尉」,校尉已经变成士兵了。
现代歧义
在世界各國現代軍銜中,“校尉”一词可以被用作「校官」與「尉官」之合稱,有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等等。
相關條目
- 司隸校尉
注释
^ 吕思勉,《三国史话·外戚》。
参考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通典·职官·十六》
- 《后汉书·百官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