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事本末體
書名 | 編著者 | 卷數 | 起迄年代 |
---|---|---|---|
左傳事緯 | 馬驌 | 20 | 太古~戰國末 |
繹史 | 馬驌 | 160 | 太古~秦亡 |
春秋左傳事類始末 | 章沖 | 5 | 春秋史事 |
左傳紀事本末 | 高士奇 | 53 | 春秋史事 |
通鑑前編紀事本末 | 沈朝陽 | 100 | 唐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
通鑑紀事本末 | 袁樞 | 239 |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五代末 |
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 | 柏楊 | 16 | 白話文 |
續通鑑紀事本末 | 李銘漢 | 110 | 宋~明末 |
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 | 楊仲良 | 150 | 宋太祖~宋欽宗 |
宋史紀事本末 | 陳邦瞻 | 150 | 宋太祖~謝枋得死 |
遼史紀事本末 | 李有棠 | 40 | 遼太祖~西遼 |
金史紀事本末 | 李有棠 | 40 | 金朝 |
西夏紀事本末 | 張鑑 | 36 | 李思恭~李睍 |
元史紀事本末 | 陳邦瞻 | 27 | 元世祖至元中期~元惠宗末年 |
明史紀事本末 | 谷應泰 | 80 | 明太祖起兵~清兵入關 |
明朝紀事本末補編 | 彭孫貽 | 5 | 補谷應泰之書 |
續明紀事本末 | 倪在田 | 18 | 南明史事 |
三藩紀事本末 | 楊陸榮 | 4 | 明安宗、明紹宗、明昭宗 |
清史紀事本末 | 黃壽鴻 | 80 | 清太祖~清德宗 |
清史紀事本末 | 南炳文 | 10冊 | 清太祖~清遜帝 |
民國紀事本末 | 劉仲敬 | 1 | 辛亥革命~民國八十五年 |
紀事本末體,史書的體例之一,與紀傳體、編年體三足而立。
南宋史家袁樞讀《資治通鑑》,因分事立目,共記二百三十九事,另附錄六十六事,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鈔輯成書《通鑑紀事本末》,次年刻板印行。開創「紀事本末體」之先河,不久章沖即仿袁樞之法撰寫《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後來還有明朝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元史紀事本末》,張鑑《西夏紀事本末》。清朝高士奇《左傳紀事本末》,李有棠《遼史紀事本末》、《金史紀事本末》,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等。章學誠評價為:「文省於紀傳,事豁於編年。」[1]。梁啟超說:「蓋紀傳體以人為主,編年體以年為主,而紀事本末體以事為主。夫欲求史跡之原因結果以為鑒往知來之用,非以事為主不可。」[2]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最著者有魏默深源之《圣武记》、王壬秋闿运之《湘军志》等。 …… 要之壬秋此书文采可观,其内容则反不如王定安《湘军记》之翔实也。”另外,王韬撰有外國的纪事本末体史书《普法战纪》,书中用“逸史氏王韬曰”闡述战争爆发的原因,说:“法为欧洲强国,虽壤土不广,而勇悍好战,争地争城,素为列邦所摄。”[3]。1912年郭孝成編有《中国革命纪事本末》。钱穆指出,纪事本末体从史体是一个创造,但《通鉴纪事本末》却不很好:“第一题是因《通鉴》开始就是东周天子承认三晋为诸侯,温公认为一大事,故纪事本末亦以此开始。但下面好多战国史极重要,而他都阙了。不知三家分晋乃所以开出此下战国之新局,而历史重要处是在演变到战国史之后。他书不详讲战国,接下就是秦并六国了,则不免把全部战国史都忽略了。有了一个头,有了一个尾,中间的身段不见了。秦併六国后,才有秦始皇统一政府,此中国史上从古未有的统一政府究做了些什么事,他也不列专题,却接着便是《豪杰亡秦》。又是有了一头,有了一尾,没有中段。把该重视的放轻,把可轻视的放重。这是一大颠倒。秦始皇怎样灭六国,陈胜、吴广、项羽、沛公怎样亡秦,这些都该是次要的事。秦始皇做了皇帝以后,他在政治上做了些什么事,好的、坏的,大该详列。如像焚书坑儒这许多事,他书中并非没有,但归在《豪杰亡秦》一题目之内。我们读此书,便会给他书中所定题目引起了我们一个不正确的历史观,把历史真看成一部相斫书。”[4]
参考文献
^ 《文史通義·書教下》
^ 《中國歷史研究法》第五章
^ 王韬:《普法战纪 ·前序》
^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第195-196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