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

Multi tool use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 |
---|
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的一部分 |
 战壕中的埃塞俄比亚军 |
日期 | 1935年10月3日 -1936年5月 |
---|
地点 | 埃塞俄比亚 |
---|
结果 | 義大利王國获胜 |
---|
领土变更 | 義大利王國并吞埃塞俄比亚,并合入意属东非 |
---|
|
参战方 |
---|
法西斯義大利
意属厄立特里亚
意属索马里兰
|
阿比西尼亚帝国
|
指挥官和领导者 |
---|
埃马努埃莱三世
贝尼托·墨索里尼
埃米利奥·德·博诺
佩特罗·巴多格里奥
鲁道夫·格拉齐亚尼
哈米德·阿瓦特
厄罗·丁勒
|
海尔·塞拉西一世
伊默鲁·海尔·塞拉西
卡萨·海尔·达格
塞尤姆·马加夏
穆鲁格塔·耶加祖 †
德斯塔·达姆特乌
纳西布·埃曼努埃尔
|
兵力 |
---|
约500,000名兵员(约20%为临时征召兵员) 约595架飞机[1] 约795辆坦克[1] | 约800,000名兵员(约40%为临时征召兵员) 约3架飞机 约3辆坦克 |
伤亡与损失 |
---|
10,000人阵亡1(1936年5月估计)[2] 44,000人负伤(1936年5月估计)[3] 9,555人阵亡2(1936年–1940年估计)[4] 144,000人非战斗减员或负伤 (1936年–1940年估计)[5] 总计: 至多20,000人阵亡,188,000人非战斗减员或负伤 |
约275,000人阵亡 约500,000人负伤 总计:至多775,000人伤亡
[注 1] |
1 意大利方面估计;[2] 2 以1940年前6个月的估计作为基础;综合了非洲方面的数据。[4] |
二战导火索 |
---|
1919年-1929年 凡尔赛条约 1919年6月 聖日耳曼條約 1919年9月 特里亞農條約 1920年6月 第一次拉巴洛條約 1920年11月 進軍羅馬 1922年10月 比法佔領魯爾 1923年1月-1925年8月 科孚事件 1923年8月-9月 平定利比亚 1923年-1932年 道威斯計劃 1924年 罗加诺公约 1925年12月 国共内战 1927年-1937年 杨格计划 1929年 經濟大蕭條 1929年-1941年
|
1930年-1939年 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 納粹黨掌權 1933年 苏法互助条约 1935年3月 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进军莱茵兰 1936年3月 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1939年4月 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6年11月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 德奧合併 1938年3月 慕尼黑協定 1938年9月 蘇台德區問題 1939年3月 德国对立陶宛的最后通牒 1939年3月 英波軍事同盟 1939年3月 義大利入侵阿爾巴尼亞 1939年4月 諾門罕戰役 1939年5月-8月 鋼鐵條約 1939年5月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8月 波蘭戰役 1939年9月 假戰 1939年9月-1940年5月
|
1940年-1941年 法國戰役 1940年5月-6月 巴巴羅薩行動 1941年6月-12月 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
|
|
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是由義大利王國于1935年10月3日发起的入侵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军事行动。義大利王國以1934年12月一次意属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的边界冲突为借口,拒绝埃方的所有和解请求,大举入侵埃塞俄比亚。战争一共进行了約7个月,以埃塞俄比亚被军事占领及并入意属东非告终。[7][8]
由于意大利相对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并且违反于於1925年签署的《日内瓦协议》使用芥子毒气[9],埃塞俄比亚军队迅速溃败,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于1936年5月5日被意大利军队占领,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5月7日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帝国使之成为義大利王國的一部分。
起因
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後希望擴張領土,獨霸地中海,重新瓜分東非和北非的英、法殖民地。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机嚴重衝擊了意大利,墨索裡尼斷定殖民地擴張是減輕國內經濟壓力所必需的办法,進而走向了擴張的道路。首先他希望先吞併阿比西尼亞,但想達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許。英、法最終對義大利的行為採取綏靖政策,使意大利得以成功侵占埃塞俄比亚。
法國當時急於拉攏意大利對抗德國,對侵略計畫採取縱容的態度,1935年1月7日墨索里尼與法國外長皮埃爾·賴伐爾簽署了《義法條約》。而英國則擔心意大利此舉可能動搖其在東非、埃及和蘇丹的統治,所以起初持反對態度。但最後英國認為和意大利開戰的風險太大並認為犠牲阿比西尼亞可以令墨索里尼不和德國結盟,最終給意大利暗示,不會干預侵略行動。
墨索里尼認為時機已成熟,便於1935年10月3日發動了侵略戰爭。
經過
義大利軍團入侵獨立的非洲王國阿比西尼亞,以东北非義军总司令E.德博诺将军为总指挥,分北、中、南三路进攻埃塞俄比亚,其中北路军为主力。同年11月16日由P.巴多利奥接任元帅。埃军总数约450,000人—500,000人。雖然已經不如第一次意衣衝突時輝煌,但是衣索比亞軍的人數仍然具有規模,對保衛國家的意志與傳統仍然相當堅決,比起其他非洲國家仍然有不錯的軍事實力,並不像坊間謠傳的一樣落後;但開戰後,埃军仍然無力阻擋裝備與素質相對先進精良的意大利部隊。5月5日意军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9日墨索里尼宣布将埃塞俄比亚领土并入意大利王国。
結果
1936年5月在經過一場長達7個月的戰役之後,阿比西尼亞被征服,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被迫流亡英國。英法操縱國聯對意經濟制裁,但拒絕實施兩項重要措施,即禁運石油和封鎖蘇伊士運河。
影響
埃塞俄比亞被意大利佔領,至1941年,埃塞俄比亞和盟軍共同擊敗了意大利侵略軍,埃塞俄比亞才恢复獨立。
备注
^ Angelo Del Boca, The Ethiopian War 1935–1941 (1965), cites a 1945 memorandum from Ethiopia to the Conference of Prime Ministers, which tallies 760,300 natives dead; of them, battle deaths: 275,000, hunger among refugees: 300,000, patriots killed during occupation: 75,000, concentration camps: 35,000, Feb. 1937 massacre: 30,000, executions: 24,000, civilians killed by air force: 17,800.[6]Secondary Wars and Atrociti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注释
^ 1.01.1 Barker, A. J., The Rape of Ethiopia 1936, p. 20
^ 2.02.1 Alberto Sbacchi, "The Price of Empire: Towards an Enumeration of Italian Casualties in Ethiopia 1935–1940", in ed. Harold G. Marcus, Ethiopianist Notes, vol. II, No. 2, p.37.
^ Sbacchi, "The Price of Empire", p.36.
^ 4.04.1 Sbacchi, "The Price of Empire", p.43.
^ Sbacchi, "The Price of Empire", p.38.
^ Angelo Del Boca, The Ethiopian War 1935–1941 (1965)
^ andry. Second Italo - Abyssinian War 1935-1936. WAR CHAT- War News and History. [2008年7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7) (英语).
^ Second Italo-Abyssinian War 1935-1936. OnWar.com. [2008年7月8日] (英语).
^ Bernard Bridel. Les ambulances à Croix-Rouge du CICR sous les gaz en Ethiopie. Le Temps. 2003年8月13日 [2008年7月8日] (法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
|
---|
| | | 参战国 |
| - 埃塞俄比亚
- 澳大利亚
- 巴西
- 比利时
- 波兰
- 丹麦
- 法国
- 菲律宾(自治领)
- 芬兰(1944–45)
- 古巴
- 荷兰
- 加拿大
- 捷克斯洛伐克
- 卢森堡
- 美国
墨西哥
- 南非
- 南斯拉夫
- 挪威
- 苏联
- 希腊
- 新西兰
意大利同盟军
- 印度
- 英国
- 中国
|
---|
| | - 德国
- 日本
- 意大利(至1943.9)
- 匈牙利
- 保加利亚
- 汪精卫政权
- 克罗地亚
- 芬兰
- 印度
- 伊拉克
- 意大利
- 满洲国
- 菲律宾(第二共和国)
- 罗马尼亚
- 斯洛伐克
- 泰国
- 法国
|
---|
| 抵抗运动 | - 阿尔巴尼亚
- 奥地利
- 波罗的海国家
- 比利时
- 捷克
- 丹麦
- 爱沙尼亚
- 埃塞俄比亚
- 法国
- 德国
- 希腊
- 香港
- 印度
- 中国
- 意大利
- 犹太人
- 韩国
- 拉脱维亚
- 卢森堡
- 荷兰
- 挪威
- 菲律宾
波兰(反共)
- 罗马尼亚
- 泰国
- 苏联
- 斯洛伐克
- 西乌克兰
- 越南
- 南斯拉夫
|
---|
|
---|
| 主要战场 及战役 |
|
---|
| 相关主题 |
宏观 | - 空战
- 闪电战
- 各国军衔
- 密码学
- 大后方
- 租借法案
- 曼哈顿计划
- 军事勋章
- 武器装备
- 军工
- 纳粹劫掠
- 科技
- 总体战
- 战略轰炸
- 孟加拉国饥荒
|
---|
| 战后影响 | 欧洲:驱逐德意志人
- 回形针行动
- 严责行动
- 占领德国
- 占领奥地利
- 德国领土变更
- 希腊内战
- 马歇尔计划
亚洲:占领日本
- 国共内战
- 朝鲜战争
- 印度独立运动
-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 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
- 残留日本兵
|
---|
| 战争罪行 | 同盟国战争罪行
德国战争罪行
日军战争罪行
- 对塞尔维亚人的迫害
|
---|
|
---|
| |
|
sM1VEWtBYx E4GdP A90 4BT,OCy0LquMSYI2tGMEOdkxI4refol,qI,e,t BBnm3zsc 5NsinYmRsXzrWbvNvjrKY6,F,R,X,9B,0,Dzh4YXdSGYx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Ramiro Burr's New Blog - to go back: www.ramiroburr.com From Latin rock to reggaeton, boleros to blues,Tex-Mex to Tejano, conjunto to corridos and beyond, Ramiro Burr has it covered. If you have a new CD release, a trivia question or are looking for tour info, post a message here or e-mail Ramiro directly at: musicreporter@gmail.com Top Tejano songwriter Luis Silva dead of heart attack at 64 By Ramiro Burr on October 23, 2008 8:40 AM | Permalink | Comments (12) | TrackBacks (0) UPDATE: Luis Silva Funeral Service details released Visitation 4-9 p.m. Saturday, Rosary service 6 p.m. Saturday at Porter Loring, 1101 McCullough Ave Funeral Service 10:30 a.m. Monday St. Anthony De Padua Catholic Church, Burial Service at Chapel Hills, 7735 Gibbs Sprawl Road. Porter Loring (210) 227-8221 Related New Flash: Irma Laura Lopez: long time record promoter killed in accident NewsFlash: 9:02 a.m. (New comments below) Luis Silva ,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
1 I having trouble getting my ResourceDictionary.MergedDictionaries to load from app.xaml. My WPF app has a static class with a Main defined and startup object set to it. Within Main I created an instance of App and run it. The override OnStartup fires and the mainwindow.cs InitializeComponent gives the error "Message "Cannot find resource named 'MaterialDesignFloatingActionMiniAccentButton'. If I put the resources in the mainwindow.xaml everything is fine, but I wanted them to load at the app level so I they are not in each page. Any help appreciated. public partial class App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OnStartup(StartupEventArgs e) base.OnStartup(e); var app = new MainWindow(); var context = new MainWindowViewModel(); app.DataContext = context; app.Show(); from the Main.. var app = new App(); app.Run(); app.xaml.. <Application x:Class="GS.Server.App" xmlns="http://schemas.microsoft.com/winfx/2006/xaml/presentation" xmlns:...
up vote 2 down vote favorite There is a clear pattern that show for two separate subsets (set of columns); If one value is missing in a column, values of other columns in the same subset are missing for any row. Here is a visualization of missing data My tries up until now, I used ycimpute library to learn from other values, and applied Iterforest. I noted, score of Logistic regression is so weak (0.6) and thought Iterforest might not learn enough or anyway, except from outer subset which might not be enough? for example the subset with 11 columns might learn from the other columns but not from within it's members, and the same goes for the subset with four columns. This bar plot show better quantity of missings So of course, dealing with missings is better than dropping rows because It would affect my prediction which does contain the same missings quantity relatively. Any better way to deal with these ? [EDIT] The nullity pattern is confirmed: machine-learning c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