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


排灣族
Payuan

Taiwanese aborigine leader臺灣排灣族頭目卓杞篤(Tokitok or Tauketok, 左) - 西鄉從道(中) - 一色(Isa, 右)於1874.jpg蔡英文官方元首肖像照.pngPaiwan sculpture Academia Sinica 10-727-03983.jpg
巴代與林德義(林歌)合照。.jpg葉瑋庭.jpgPower Station Taiwan.jpg
SonyFair2008 Day11 LuckyDraw Ailing Tai.jpgMilitary Police (ROCMP) Major General Kao Ning-sung 憲兵少將高甯松 (20141029 09:42:53 14th Full-meeting of the Foreign and National Defense Committee, Legislative Yuan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14次全體委員會議).pngWang Jin-yong by boomer-44.jpg

卓杞篤 · 蔡英文 · 佳邏夫岸頭目
林德義 · 葉瑋庭 · 動力火車
戴愛玲 · 高甯松 · 王金勇

總人口

約101,346人(2018年10月)[1]
分佈地區

屏東縣、台東縣
語言

排灣語
相關民族


  • 魯凱族 布農族 卑南族 賽夏族 邵族 噶瑪蘭族 阿美族 撒奇萊雅族


排灣族主要分布範圍





牡丹社事件石門戰役後,日軍指揮官西鄉從道(Saigo)與斯卡羅領袖合影。左坐者為卓杞篤、中坐者為西鄉、右坐者為一色。


排灣族(排灣語:Payuan,英語:Paiwan。)為台灣原住民,大致發源於北大武山(Kavulugan)一帶,屬於南島民族。


目前居住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分布北起三地門鄉,南達屏東縣恆春鎮,東到台東縣太麻里鄉以南海岸。包括屏東縣、台東縣境內,為人口第二多之原住民族,總約十萬餘人。特以長嗣傳承制、階級制度(依不同部落包含領袖、貴族、勇士、平民等階級。)、巫術及工藝文化出名,並擁有融合並涵化其他文化之多元特質。[2]




目录





  • 1 族群


  • 2 工藝


  • 3 社會

    • 3.1 社會制度


    • 3.2 長嗣制度


    • 3.3 住宅



  • 4 歷史沿革

    • 4.1 太陽之子


    • 4.2 詞源



  • 5 祭典

    • 5.1 收穫祭


    • 5.2 祖靈祭


    • 5.3 毛蟹祭



  • 6 現況


  • 7 知名人物


  • 8 統計


  • 9 參考


  • 10 相關條目


  • 11 外部連結




族群


現行之行政區劃分中,排灣族地區原鄉有11個,屏東縣三地門鄉、瑪家鄉、泰武鄉、來義鄉、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和台東縣太麻里鄉、大武鄉、達仁鄉、金峰鄉。排灣族人口主要集中於屏東縣,以來義鄉人口最多。
照傳統領域分區參考如下: [3]


  • 拉瓦爾亞族 (Ravar)

  • 布曹爾亞族 (Vuculj)

  • 巴武馬群 (Paumaumaq)

  • 巴夫瓦夫瓦群 (Pavuavua)

  • 大龜文群 (Tjaquvuquvulj)

  • 射不力群 (Sapediq)

  • 巴利澤利敖群 (Paliljaliljaw):清代文獻中所稱的部分瑯嶠十八番社,亦包含斯卡羅群 (Seqalu)

  • 巴卡羅群 (Paqaluqalu)


工藝


  • 排灣族最引人注目的是華麗的服飾。身穿佈滿圖案,一針一線繡上去的琉璃珠、貼布或繡線,一件華麗的衣飾,要耗上一個排灣女子半年的心血與時光,而每一個人的圖案都不一樣,又表現了排灣人的創造力與凸顯自我美感的獨特性。

  • 飾物主要分:
    • 自然飾物有鮮花(百合花)、羽毛、皮毛、獸牙、豹皮只限於貴族直系佩用,琉璃珠、貝、銅、日治時期硬幣等也都只限於貴族使用。

    • 織繡:男女繡邊衣服、飾帶、織繡喪巾等都是每人一套,不轉讓。

    • 其他還有銀飾、銅飾、貝飾、花綴頭飾、肩飾、胸飾、背飾、腕飾及脂飾等等。


  • 除了服飾之外,就屬木雕最為世人稱道。種類有建築(如門楣、立柆),家具用具(連杯、湯匙、梳子)、武器(裝飾禮刀)、宗教器物等以及玩賞雕物等,雕刻的題材以神話傳說、狩獵生活、祖靈像為主。最常見的雕像為人首與雙蛇,其次為裸身人像、動物及蛇紋、菱紋等。

  • 另一種是一項身體藝術,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刺青。表現於女子的手背,男子的前胸、後背。凡是村落中的貴族或有特殊功績,由頭目賜予裝飾身體的權利。

  • 此外,鼻笛是排灣族最自豪的藝術文化遺產之一,也是泰武三寶(鼻笛、雕刻、美食)之一。


社會



社會制度


排灣族屬於階序制度(hierarchy),大致上分為部落領袖、貴族、勇士、平民四個階級,但各傳統社會制度依各部落仍有些微不同地方。貴族階級有特殊裝飾的專利權,王族與貴族也享有裝飾上的特權,例如:酷似百步蛇紋的熊鷹(赫氏角鷹)羽毛、高貴的琉璃珠、特殊的圖案(人頭紋、百步蛇紋)。
貴族以上階級講究門當戶對,以同階級間的聯姻為理想的婚姻形式。藉著婚姻關係可以擴展自我的領地。階級低的族人希望能與比自己階級高的人結婚,藉以提升自己的階級,因而在婚生子女中會有階級升降的有趣現象。


部落領袖、頭目及守護神是地主階級,擁有土地、河流與獵場,是一個部落的統治者,也是精神支柱的象徵。王族及貴族其屬下的子民為其耕作,並將收穫所得納稅予部落領袖及守護神,部落領袖則主持部落重大事務如爭戰、或與外村的外交工作,但舉行各項重大事務之前,得先經過祭司占卜以辨行事之吉凶。


東臺灣部落普遍存在會所制度,該會所建築稱做 cakalj 或 palakuan(與卑南族稱呼無異),在此聚會討論部落事務的是「青年會」。青年會是一支以男性為核心的年齡階級組織,也包含婚後不居住在會所的男性。在會所裡有三個階級,各階級有不同的名稱與責任,屬於通名制(terminal system),彼此以哥哥或弟弟互稱。以太麻里鄉大王部落(Tjavualji)的 palakuwan 為例,最小的階級稱為 takuvankuvan,是國小的孩子,他們是屬於學習的階段;國中、高中生是 valisen,從事較耗費體力的勞務;最大階級稱做 maqacuvuncuvun,是會所下達指令、教育弟弟們的階級。婚後的男性為 maketanketan,仍有扶持、監督會所運作的責任。



長嗣制度


排灣族為長嗣繼承制,其族人認為從娘胎第一個見到太陽的孩子是 vusam,即長嗣之意,且無論性別,長嗣是該家庭的當然繼承者。故此,排灣族的婚姻制度中長嗣為大,無論性別,配偶皆入婚至長嗣家庭以續綿延該家庭,與漢文化之嫁娶贅概念不同。此外,其他非長嗣之間通婚則屬新立家庭,未來亦遵循此制度立新生子爲長嗣。


為在日後成為親密友好的一家人,若當事人雙方決定走向婚姻,雙方家族成員通常會特別聚在一起,並數算過往親家之間曾經有過的不愉快、誤會,透過聚會將其攤牌,並不惜破口大罵、大打出手,在傳統上此程序為一個重要的溝通考驗,但現今維持此程序之部落已不多見。



住宅




東排灣族傳統家屋


以東排灣族為例:東排灣族家屋─石板屋,構造主要分為主屋與前庭兩部分。家屋內部以地板為界:地板上面是家庭成員生活的空間,地板以下為成員過世後安息之處。穀倉位於最內側。寢室是由木板或竹材鋪成的連床[4]



歷史沿革


因流傳時間久遠,傳說故事各地可能少許差異。



太陽之子


傳說, 一日,太陽為了賜予群龍無首的排灣族人一個領袖,所以在瑪家部落(今屏東縣瑪家鄉瑪家村)的一個陶壺壺中產下一顆蛋,並等待蛋孵化後,孵出領袖以治理排灣族。不料,想統治排灣族的百步蛇王知道此事後,為了阻止頭目順利孵出,便於陶壺旁等待,每逢太陽下蛋時,就把蛋吃掉。


消息傳出去後,許多家族皆認為自己是命中注定的守護神,紛紛派出家中的勇士守蛋,並試圖趕走百步蛇,有些單打獨鬥,有些三五成群,但,他們都失敗了。 走投無路的族人擔心太陽下太多次蛋後,就不再下蛋了,只好四處打聽尋找有能力解危的人。終於,有人告訴他們穆利部落(muri)裡雅格達德家族(gadjegadje)的嘉魯萊(karulai)乃為上天所生者(pualjak na cemas),因此應該有能力負此重任。於是族人立即前往穆利部落,請嘉魯萊為排灣族守護太陽的蛋。


於是族人便再拜訪嘉魯萊後,讓他帶著其他兩家族的勇士和帶著蛇群的百步蛇王談判,但其他兩家族的勇士一看到成群的百步蛇就落荒而逃至三地門,留下嘉魯萊孤身一人和蛇群談判。經過一番交涉,嘉魯萊終於說服百步蛇王離開部落,並帶著百步蛇王沿著隘寮溪走,最後,帶百步蛇王到達涼山瀑布。


一行人到達涼山瀑布後,涼山瀑布下有一個湖,嘉魯萊使百步蛇王沉入水中,此後,百步蛇王就再也沒有出來了。太陽為了感謝嘉魯萊所以告訴他:「你這一路上所經之處和休息的地方皆屬於你的。」但,也因為如此, 涼山瀑布受到百步蛇王的詛咒,而成了部落領袖家族和雅格達德家族的禁地。


後來陶壺中孵出一女孩,經過嘉魯萊的撫養 成人後,女孩自立了vavulengan(音譯:巴布仁安,位於今屏東縣瑪家鄉瑪家,現由徐春美掌家)家族,然後成為排灣族的第一代頭目,而嘉魯萊就成為排灣族的守護神,而其後代則建立了pakedjavai(音譯:巴格達外,位於今屏東縣瑪家鄉北葉,現由王育方掌家。)家族,是為嘉魯萊及雅格達德家族直系的繼承家族。 [5]



詞源


排灣族之族別稱呼 Payuan 一詞源自於「筏灣部落」之名,在西元20世紀時,日本人首先開始以此來指稱所有北大武山、南大武山起源之部族,或以排灣語為民族語言之部族。



祭典



收穫祭


收穫祭(族語 Masalut、Masuvaqu) 意思是「感恩、相信」。其本意是感謝神靈的眷顧,給神過年之意。並做為一個年度的終止或開始的分界。主要是
由祭師主持祭儀,並將收穫的小米入倉,選播種用的小米,吃新米等活動。
排灣族收穫祭在各部落也有不同的祭儀模式。隨時代變遷、信仰價值變化,祭典儀式漸漸以康樂性質取代原本意義,但活動內容不乏傳統技能、美食等等文化性的設計。



祖靈祭


祖靈祭[6](排灣語:maljeveq)是排灣族最重意的祭典,或稱「人神盟約祭」,原本每三年舉行一次,後因故改為五年舉行一次,因此學者有「五年祭」之稱。排灣族各部落傳說故事及地理位置不同,其祭典意義與程序也不盡相同,其中有傳說排灣族的先祖到神界向女神學習祭儀以祈求五穀豐收,學習農作的種植、頭目婚禮的儀式等。 並與女神約定,在一段時間內以燃燒小米粳為記號,請神降臨人間,接受人類的獻祭。祭典中若有插竹子,就是五年一度的五年祭,必須聯合鄉內各村一起舉辦祭典,通常會在每年的八月份舉辦豐年祭,然後每五年聯合舉辦一次聯合豐年祭。五年祭通常長達十五天以上,從準備材料到祭典完畢,一連串的活動以男、女祭師為主導,屬於全部落男性的事務則全村一起參與。刺球是五年祭的重要活動。刺球有刺人頭的象徵意義。[7]常見的程序有以下:


  • 祭典準備工作:
    1. 山上及於部落間修整道路。

    2. 挑選竹子做刺球祭桿、於刺球場立刺球架。

    3. 作藤球。


  • 正祭期間:
    1. 迎祖靈儀式。

    2. 刺球(傳統上獵過首級的武士才能上刺球架)。

    3. 送惡靈(往西邊的田野)。

    4. 送善靈(往東邊的田野)。

    5. 刺球(最後一場)。

    6. 砍斷刺球桿,必須一刀兩斷否則視為不祥預兆。

    7. 到刺中最後一球的勇士家跳舞。


  • 送祖靈祭(後祭)(族語:pusau):傳說五年祭回來的神祖,有一部份最好的神靈被留下來,到第六年才送走,固有「六年祭」之稱。
    1. 解除五年祭的禁忌(由女巫作祭)。

    2. 男子外出打獵。

    3. 交還護身符。



毛蟹祭


每年的三到六月是東排灣族捕抓毛蟹的季節,在這之前族裡的頭目與巫師會為捕蟹人舉行一場「毛蟹祭」,先是以樹葉與小米酒灑向大地,並以母語唸誦告知祖先、神靈,即將展開捕蟹的活動,以期盼捕蟹順利、豐收。



現況


據統計發現,原住民籍公務人員中,以排灣族最多。但排灣族並非人口最多一族,推測可能與有貴族制度、有階級治理意識有關,擔任公職被視為晉升的途徑[8]



知名人物



動力火車



統計















































































































縣市別排灣族人口 (2000年)[9]
縣市
排灣族人口
總人口
比率
屏東縣
41,501
872,902
4.75%
臺東縣
11,319
204,919
5.52%
臺中縣
2,664
1,510,480
0.18%
桃園縣
2,635
1,808,833
0.15%
臺北縣
2,356
3,722,082
0.06%
高雄縣
2,211
1,262,969
0.18%
高雄市
1,685
1,493,806
0.11%
臺南縣
926
1,120,394
0.08%
臺中市
821
989,047
0.08%
臺北市
819
2,624,257
0.03%
彰化縣
727
1,255,332
0.06%
花蓮縣
506
327,064
0.15%
臺南市
353
725,985
0.05%
新竹縣
305
451,316
0.07%
南投縣
256
487,398
0.05%
嘉義縣
180
552,749
0.03%
苗栗縣
169
534,366
0.03%
宜蘭縣
157
444,950
0.04%
基隆市
156
387,504
0.04%
新竹市
129
395,746
0.03%
雲林縣
128
705,440
0.02%
澎湖縣
117
83,214
0.14%
金門縣
89
56,275
0.16%
連江縣
74
17,775
0.42%
嘉義市
48
266,126
0.02%
總計
70,331
22,300,929
0.32%













































































鄉鎮市區別排灣族人口 (2000年)[9]
鄉鎮市區
排灣族人口
總人口
比率
屏東縣來義鄉
6,578
7,030
93.57%
屏東縣三地門鄉
4,876
6,271
77.75%
屏東縣瑪家鄉
4,774
6,004
79.51%
屏東縣春日鄉
4,246
5,065
83.83%
屏東縣獅子鄉
4,052
4,464
90.77%
屏東縣泰武鄉
3,964
4,103
96.61%
屏東縣牡丹鄉
3,887
4,534
85.73%
臺東縣太麻里鄉
3,005
10,980
27.37%
屏東縣屏東市
2,517
209,003
1.20%
臺東縣達仁鄉
2,322
2,635
88.12%
臺東縣大武鄉
2,247
4,789
46.92%
臺東縣金峰鄉
1,921
2,485
77.30%
屏東縣滿州鄉
1,546
8,006
19.31%
屏東縣潮州鎮
1,353
54,656
2.48%
臺東縣臺東市
1,335
98,276
1.36%
屏東縣內埔鄉
971
64,833
1.50%
屏東縣萬巒鄉
651
25,624
2.54%
桃園縣龜山鄉
593
141,202
0.42%


參考




  1. ^ "排灣族"[1],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2018年11月16日查閱.


  2. ^ 排灣族族群特質 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3. ^ 排灣族內部比較分析[永久失效連結],仙履遊蹤-三民家商網路教材


  4. ^ 「東排灣族傳統家屋」,台東卑南文化公園內看板。


  5. ^ 臺灣原住民族傳說故事網-排灣族-神話傳說,臺灣原住民族傳說故事網


  6. ^ "排灣族五年祭的宗教意涵與身體活動"。謝志鴻。p. 67.


  7. ^ "排灣族五年祭的宗教意涵與身體活動"。謝志鴻。p. 67.


  8. ^ 原民公務員 排灣族最多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3-01.,中時電子報


  9. ^ 9.09.1 行政院主計處編. 中華民國89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 臺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2002. 



相關條目



  • 排灣語

  • 排灣語系

  • 五年祭

  • 瑪家

  • 大龜文

  • 南島民族

  • 斯卡羅

  • 牡丹社事件

  • 台灣原住民族



外部連結





  • 祖靈之邦-排灣族

  • 排灣族老照片展

  • 中央研究院南島語數位典藏

  •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 原住民新聞雜誌-觀點報導

  • 臺灣原住民族傳說故事網-排灣族

  • 排灣族紋手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op Tejano songwriter Luis Silva dead of heart attack at 64

政党

天津地下鉄3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