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Musée du Louvre | |
在巴黎的位置 | |
成立日期 | 1793年 |
---|---|
地址 | 法国巴黎 |
經緯度 | 48°51′37″N 2°20′15″E / 48.860395°N 2.337599°E / 48.860395; 2.337599 |
参观人數 | 9,334,435人(2013年)[1] |
館長 | Henri Loyrette |
策展人 | Marie-Laure de Rochebrune |
網站 | Louvre.fr |
巴黎,塞納河沿岸 |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 | |
作為巴黎塞納河沿岸一部份的羅浮宮 | |
正式名稱 | |
英文名稱* | Rives de la Seine à Paris |
法文名稱* | Banks of the Seine in Paris |
基本資料 | |
國家 | 法国 |
註冊類型 | 文化遺產 |
評定標準 | 文化遺產(i)(iv) |
註冊歷史 | |
註冊年份 | 1991 |
UNESCO的记录(英文) | |
* 名稱依據世界遺產名錄註冊。 ** 地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劃分为准。 | |
羅浮宮(法语: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边,原是法国的王宮,现在是卢浮宫博物馆,常年展出的展品数量达3.5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主要收藏1860年以前的艺术作品与考古文物。
目录
1 歷史
2 博物馆
3 著名藏品
4 图片集
5 金字塔
6 分館
7 天災
8 参考文献
9 外部链接
10 参见
歷史
羅浮宮始建於12世紀末(1190年),由法王菲力二世(「奧古斯都」)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監獄與防禦性的城堡,邊長約90米,四周有城壕,其面積大致相當於今卢浮宫最東端院落的四分之一。當時的卢浮宫堡並不是法國國王的居所,而是被用來存放王室財寶和武器。
14世紀,法王查理五世覺得卢浮宫堡比位於塞納河當中的城島(西岱島)的王宮更適合居住,於是搬遷至此。在他之後的法國國王再度搬出卢浮宫,直至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才成為居住在卢浮宫的第二位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建築師皮埃爾·勒柯(Pierre Lescot)按照文藝復興風格對其加以改建,於1546年至1559年修建了今日卢浮宫建築群最東端的卡利庭院(Cour Carree)。擴建工程一直持續到亨利二世登基。亨利二世去世後,王太后卡特琳·德·美第奇集中力量修建杜伊勒裡宮及杜伊勒里花園,對卢浮宫的擴建工作再度停止。
波旁王朝開始後,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修建了連接卢浮宫與杜伊勒裡宮的大長廊,又稱「花廊」(Pavillion de Flore)。路易十四時期曾令建築師比洛(Claude Perrault)和勒沃(Louis le Vau)對卢浮宫的東立面按照法國文藝復興風格(法國古典主義風格)加以改建,改建工作從1624年持續到1654年。
1682年法國宮廷移往凡爾賽宮後,羅浮宮的擴建再度終止。路易十四曾計劃放棄羅浮宮,並將其拆除,但後來改變了主意,讓法蘭西學院、紋章院、繪畫和雕塑學院、以及科學院搬入羅浮宮的空房,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和藝術家被國王邀請住在羅浮宮的一層和大長廊的二樓。1750年法王路易十五正式提出了拆除羅浮宮的計劃。但由於宮廷開支過大,缺乏足夠的金錢來僱傭拆除羅浮宮所需的工人,該宮殿得以倖存。
1789年10月6日,巴黎的民婦集群前往凡爾賽宮,將法王路易十六挾至巴黎城內,安置於杜伊勒裡宮,該時期對卢浮宫進行了簡單的清理打掃工作。法國大革命期間,卢浮宫被改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拿破侖即位後,開始了對卢浮宫的大規模擴建,建造了面向裡沃利林蔭路的北翼建築,並在圍合起來的巨大廣場中修建了卡魯索凱旋門,作為杜伊勒裡宮的正門。拿破侖三世時期修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農庭院,完成了卢浮宫建築群。
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臨失敗時,曾在杜伊勒裡宮和卢浮宫內舉火,試圖將其燒燬(當時公社決定燒燬的還有巴黎市政廳、王宮(Palais Royal)等標誌性建築)。杜伊勒裡宮被完全焚燬,卢浮宫的花廊和馬爾贊長廊被部分焚燬,但主體建築倖免。第三共和國時期拆除了杜伊勒裡宮廢墟,形成了卢浮宫今日的格局。
博物馆
法国国王对艺术品的收集始于弗朗索瓦一世时期,弗朗索瓦一世曾从意大利购买了包括油画蒙娜丽莎在内的大量艺术品。至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王室已经收集了约2000幅油画、150多座雕刻、700多张素描、以及其他大量美术作品。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继续从意大利、佛兰德斯和西班牙购入艺术作品。法国大革命期间的1793年8月10日,共和政府决定将收归国有的王室收藏集中于卢浮宫,并将其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命名为“中央艺术博物馆”。11月8日,博物馆正式开放,展出了587件艺术品。此后共和政府又用从教堂、贵族和地方政府等处没收来的艺术品源源不断地补充博物馆收藏。
拿破仑在征服欧洲各国的同时,将被征服国家的艺术品大量运往法国,送至卢浮宫(此时已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展出,还增加了古罗马和古埃及艺术品展厅。但随着1815年拿破仑的第二次退位和终生放逐,卢浮宫藏品中约有5000多件艺术品被归还给原来所属国。
此后的100多年里,卢浮宫的收藏范围不断扩大,加入了东方(远东)、亚述、古埃及等时代的藏品。随着藏品数量的增多,展览空间越来越小。1981年,法国政府决定将卢浮宫建筑群的全部建筑划拨博物馆,并对卢浮宫实施了大规模的整修。由華裔美籍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位于卢浮宫中央广场上的透明金字塔建筑。整修后的卢浮宫于1989年重新开放。其展览区域划分为:
- 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远东、近东、伊斯兰文物;雕塑;14世纪至17世纪的法国油画;德国、尼德兰和佛兰德斯油画;其他绘画和形象艺术
- 苏利庭院(Sully Wing):古埃及文物;近东文物;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文物及雕塑
- 德农庭院(Denon Wing):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雕塑;17世纪至19世纪的法国油画;意大利及西班牙油画
羅浮宮館長Jean-Luc Martinez接受明周訪問時強調,認識羅浮宮歷史之必要:”Louvre is an image, a dream, a famous name. In reality, it is a palace, a part of history of France.”[2]而館長Jean-Luc Martinez亦一手一腳舉辦了羅浮宮The Pavillon de l’Horloge展廳,以及先後於北京及香港舉辦的《羅浮宮的創想》展覽,令市民能進一步認識羅浮宮[3]。
目前,卢浮宫是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艺术博物馆。
著名藏品
作品 | 作者 | 年份 |
---|---|---|
捨杜 | 亞述帝國 | 亞述帝國 |
米洛的维纳斯 | 古希腊 | 古希腊 |
汉谟拉比法典 | 古巴比伦 | 古巴比伦 |
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 古希腊 | 古希腊 |
圣母子与圣安妮 | 达芬奇 | 1508年-1510年 |
垂死的奴隶 | 米開朗基羅 | 1513年–1516年 |
蒙娜丽莎 | 达芬奇 | 1502年–1506年 |
鑲邊工 | 弗美尔 | 1669年–1670年 |
圣母、圣子与圣约翰 | 拉斐尔 | |
狄安娜出浴图 | 弗朗索瓦·布歇 | 1742年 |
自由引导人民 | 德拉克洛瓦 | 1830年 |
梅杜薩之筏 | 傑利柯 | 1818年–1819年 |
玛格丽特公主像 | 委拉斯開茲 | |
大宫女 | 安格尔 | 1814年 |
土耳其浴女 | 安格尔 | 1862年 |
薩達那帕拉之死 | 歐仁·德拉克羅瓦 | 1827年 |
迦拿的婚禮 | 保羅·委羅內塞 | 1563年 |
岩间圣母 | 达芬奇 | 1483年–1486年 |
荷拉斯兄弟之誓 | 雅克-路易·大衛 | 1784年 |
普西莎与爱神 | 安東尼奧·卡諾瓦 | 1787年–1793年 |
沐浴的拔示巴 | 林布蘭 | 1654年 |
拿破崙加冕 | 雅克-路易·大衛 | 1805年–1807年 |
聖母之死 | 卡拉瓦喬 | 1604年–1606年 |
图片集
断臂维纳斯
蒙娜丽莎
勝利女神
汉摩拉比法典
罗马雕像
古巴比伦首饰
安東尼·卡諾瓦的《因邱比特的吻而復活的普塞克》
金字塔
羅浮宮擴建工程,是1989年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唯一一個不是經過投標競賽而由法國總統密特朗親自委託的工程。此工程由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玻璃金字塔成為羅浮宮的入口處。
分館
2003年,法国文化及通信部為解決文化機構過度集中巴黎的現況,首度提出羅浮宮設置分館的計劃,當時有亞眠、阿拉斯、滨海布洛涅、加萊、朗斯、瓦朗謝訥等6個城市入選,最後在2004年11月29日由朗斯出線[4]。羅浮宮朗斯分館(Louvre-Lens)由日本SANAA建築事務所設計,2009年12月4日動工,2012年12月4日開館。
另外,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2004年斥資10億歐元,買下「羅浮宮」這個招牌30年的使用權,還包括法國博物館運作知識,阿布達比羅浮宮於2017年11月11日開館。
天災
2016年6月,因連日大雨導致巴黎塞納河2日因為水位暴漲而波及市區道路與電車軌道,羅浮宮緊急將珍貴的藝術品搬到地勢較高的樓層。這是羅浮宮1993年經整修並重新開放以來,館方首次採取這項預防措施。
参考文献
^ "Visitor Figures 2013: Exhibition & Museum Attendance Survey" (PDF). London: The Art Newspaper. 25 March 2014, Vol. 23, No. 256. ISSN 0960-6556. 请检查|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英文)
^ 羅浮宮八百年變遷:從中世紀城堡到
^ 【法式美藝】羅浮宮八百年變遷:從中世紀城堡到現代博物館
^ 羅浮宮朗斯分館年底開幕 中天獨家專訪|文茜節目專區|中天電視-CtiTV.com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5-19.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卢浮宫 |
地理坐标:48°51′39″N 2°20′8″E / 48.86083°N 2.33556°E / 48.86083; 2.33556坐标:48°51′39″N 2°20′8″E / 48.86083°N 2.33556°E / 48.86083; 2.33556- 羅浮宮博物館網站
- 卢浮宫
- 虚拟参观卢浮宫全屏全景画廊
参见
- 杜伊勒里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