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The Seal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校训
拉丁語:Fiat Lux
英语:Let There Be Light
中译
要有光
创建时间
1868年
学校类型
公立大學、研究型大學、贈地大學
捐贈基金
US$42.98億(2017)[1]
校長
Carol Tecla Christ
学生人數
42,519(2018年秋)[2]

本科生人數

30,853(2018年秋)[2]

研究生人數

11,666(2018年秋)[2]
校址
美國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
校隊
NCAA Division I – Pac-12
代表色
蓝色和金色
         
昵称
Cal
吉祥物
Oski熊(Oski the Bear )
隶属
美国大学协会
太平洋十大學聯會
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
加州大学
网站
http://berkeley.edu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logo.svg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英文: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縮寫:UC Berkeley或CAL),簡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又常被譯為伯克利加州大学,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舊金山湾区柏克萊市,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其許多科系位于全球大学排行前十名,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常被誉为美国乃至世界最顶尖的公立大学。[3][4][5][6][7]


伯克利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系统的创始大学,創立於1868年,它也是美國大學協會的創始會員之一。在美國的大學運動聯賽裡,因以往只有一所加州大學,因此伯克利一直以加州大學(California)作校名,簡稱Cal,並沿用至今;其吉祥物蛻變自加州徽號,故其學生亦常自稱「黃金熊」(Golden Bears/Cal Bears)。[8]伯克利学生于20世纪60年代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Free Speech Movement)”、“反越战运动”等等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變了几代人對政治和道德的看法。[9][10]


伯克利研究水平极高,截止2018年10月,伯克利的校友、教职工及研究人员中共有107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三)、14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四)、25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二),其他还包括9位沃爾夫獎得主、45位麥克阿瑟獎得主[11]、20位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及14位普利策奖得主。“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氢弹之父”愛德華·泰勒均曾长期担任伯克利加大教授[12][13];欧内斯特·劳伦斯教授在此发明了回旋加速器,[14]基于此伯克利以及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员共發現了16種化學元素,位居世界第一[15],其中鉳(Berkelium)更以伯克利來命名。根據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的調查,柏克萊擁有全美最多十大傑出研究課程。同时,伯克利还与美国能源部的三所美国国家实验室保持紧密联系,包括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以及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而许多世界著名研究机构包括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MSRI)、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SSL)也都位于伯克利。[16][17][18][19][20][21]


除了學術成就外,伯克利在體育運動上亦成绩斐然。在历届奧林匹克運動會中,伯克利的校友共獲得207面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117金51銀39銅),金牌及总奖牌数均位列全美第四英语List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with Olympic medals[22]其中,校友蜜茜·富兰克林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获得5金1铜,[23]校友纳塔莉·考芙林是首位在同一屆奧運(2008年)中獲得六面獎牌的女性,[24]校友馬特·尼古拉斯·比昂迪更打破12項世界紀錄、共获得11面獎牌(包括8面金牌);學校賽艇代表隊曾三次代表美國在奧運會奪金亦是世界紀錄。[25]


伯克利是培养华人精英的两个摇篮和聚集地之一。伯克利培养了朱棣文、李远哲两个华人诺贝尔奖得主,著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庄小威,数学家丘成桐,美国航天局前宇航员焦立中,美国政治家余江月桂,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HTC创始人王雪红等也都毕业于伯克利。诺贝尔奖得主钱永健、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数学家陈省身、语言学家赵元任、作家张爱玲也都曾在伯克利研究任教。[26][27][28][29][30]




目录





  • 1 歷史


  • 2 學校環境


  • 3 學校組織

    • 3.1 歷任校長


    • 3.2 學院



  • 4 學術

    • 4.1 美國國內大學排名


    • 4.2 計算機



  • 5 知名校友

    • 5.1 學者圈


    • 5.2 法律圈


    • 5.3 軍事圈


    • 5.4 外交圈


    • 5.5 政治圈


    • 5.6 企業圈


    • 5.7 演藝圈


    • 5.8 媒體圈


    • 5.9 天文圈


    • 5.10 體育圈


    • 5.11 慈善圈



  • 6 参考文献


  • 7 外部連結




歷史


注意:本页面含有Unihan扩展B区用字:「𨭎」。有关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南大廳建於1873年




2013年加州大学年度Cal Day活动


伯克利加大這片土地最早是1866年由私立的加利福尼亞學院(College of California)買下,但由於當年資金短缺,學院被州立農業、礦業和機械學院合併,並在1868年3月23日成立了加利福尼亞大學。它是加利福尼亚州第一所全课程的公立大学。学校于1869年9月开始招生,1870年起由Henry Durant任第一屆校長。1873年,当North Hall和South Hall完工后,学校正式迁入位于伯克利市的新址。第一届学生共由167名男性和222名女性学生组成。[31]


从1891年开始,加州富翁菲比·赫斯特女士不断地向伯克利进行捐赠,这使学校能够大量发展新的课程和添置新的教学设施。1905年,学校在萨克拉门托附近设立“大学农场”(University Farm),之后从伯克利独立,成为加州大学系统中的戴維斯加利福尼亞大學。[32]学校最主要的一些建筑,如California Memorial Stadium美式足球场都是由John Galen Howard设计的。[33]


20世紀中期是伯克利加大在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的黃金時代。藉由物理學家恩尼斯特·勞倫斯發明的迴旋加速器,在這間學校的研究學者發現了許多重於鈾的元素。錇和鉲即以这所大学的名字來命名的,而鐒和𨭎則是以此校的勞倫斯和葛蘭·希柏格(Glenn T. Seaborg)的名字來命名的。


二次大戰時期,伯克利加大的勞倫斯放射實驗室承包了美國軍方的原子彈研發計劃。1942年,罗伯特·奥本海默教授被任命领导曼哈顿计划的科学部门。[34][35]


从1952年开始,加州大学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伯克利校园内分离。加州大学现今是领导所有加州大学10个校区的管理机构,并不开设课程或招收学生。自此,每个加州大学的校区都设独自的校长(Chancellor)。Robert Gordon Sproul成为加州大学总校长, Clark Kerr 成为伯克利加州大學校长。[36]


伯克利加大在越南戰爭期間由於其學生對於美國政府的抗議而變得全球知名。1964年在加大伯克利發起的言论自由运动(Free Speech Movement)改變了几代人對政治和道德的看法。




柏克萊加州大學



學校環境



伯克利加大的校地總面積約為5平方公里,而主校區約72公頃。伯克利加大圖書館共有3座主圖書館、24座分科圖書館及11座附屬圖書館,藏書超過1,000萬冊,是北美地區第四大的圖書館,[37] 排名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和耶魯大學圖書館。大學部約有學生30,000人,研究所約有11,000人。



學校組織



歷任校長




宿舍




Valley Life Sciences Building




大學古生物博物館裡面的霸王龍骨架複製品




Wheeler Hall




Hearst Mining Building


校長的職位在1952年加利福尼亞大學重新組織和擴張時創設;自此共有12名校長:



  1. 克拉克·克爾 (1952–1958)


  2.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1958–1961)

  3. Edward W. Strong (1961–1965)

  4. Martin E. Meyerson (1965, 代任)

  5. Roger W. Heyns (1965–1971)

  6. Albert H. Bowker (1971–1980)

  7. Ira Michael Heyman (1980–1990)


  8. 田長霖 (1990–1997)

  9. Robert M. Berdahl (1997–2004)

  10. Robert J. Birgeneau (2004–2013)

  11. Nicholas B. Dirks (2013–2017)

  12. Carol T. Christ (2017至今)


學院


伯克利加大130個以上的系所被組織在14個学院中。(学院名称为"College"的通常包括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学位,而"School"通常只含研究生,唯一的例外是商學院):


  • 商學院(Haas School of Business)

  • 化學院(College of Chemistry)

  • 工學院(College of Engineering)

  • 文理學院(College of Letters and Science)

  • 環境設計學院(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 自然資源學院(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 法學院

  • 信息學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 視光學院(School of Optometry)

  • 公共衛生學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

  • 社會福利學院(School of Social Welfare)

  • 傳播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

  • 教育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 公共政策學院(Richard & Rhoda Goldman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學術



















綜合排名
全球名次
《ARWU》主排名[38]3
《QS》[39]26
《泰晤士》主排名[40]11
《泰晤士》聲譽版[41]8
全国名次
《ARWU》主排名[42]3

《福布斯》[43]
35
《美國新聞》本地版[44]20

《華盛頓月刊》[45]
4

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美国大学排名中,伯克利加州大學本科课程於2015年度继续蝉联公立大学第一,全美第20名。[46]在《华盛顿周刊》(The Washington Weekly) 的排名中位居全美第三,[47]另外,柏克萊的文理學院(College of Letters and Science)則為全美國唯一所有開辦科目均在全國首五位者。[48]在2016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球最佳大学排名中,柏克萊加州大學排名全球第3名。[49]


美国新闻周刊2005年再次评价:伯克利加州大學15个博士项目拿了3個第一名,僅次於6項第一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和4項第一名的斯坦福大学;緊接在後的哈佛大学有2個第一名。[50]


德州農工大學統計教授H.J. Newton以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排名,伯克利無論於整體總分(All Score)或歸零總分(Nonzero Score)均名列全美國第二:前者指將總分除以調查所有科目總數,即分母不論該院校有否開辦均須計入,後者分母則指計入該院校有開辦之學科:例如後者名列第一的麻省理工學院專精理工學科,有開辦的評審科目不足30項,故於後者能名列首位但於前者因分母被擴大而被列第23位,而開辦最多科目 - 多達40門的史丹福大學則於前者有利,而柏克萊則於兩種計算方法中均名列前茅。[51]



美國國內大學排名


伯克利加州大學本科的排名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裡,為全美國第20名[52]


伯克利加大不但開設科目眾多全面,更能維持眾多科目皆有出色表現,研究院更為出色,尤以文、理、工科見長,大多數科目均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研究院排名上居前列甚至首位。











































































































































































科系/項目
全美排名

科系/項目
全美排名

科系/項目
全美排名

科系/項目
全美排名

化學總排名
第1

生物化學科目排名
第2

無機化學科目排名
第3

物理化學科目排名
第1

理論化學科目排名
第1

生物學總排名
第2

細胞學科目排名
第4

生態學科目排名
第1

遺傳學科目排名
第4

分子生物學科目排名
第4

數學總排名
第2

代數科目排名
第2

數學分析科目排名
第2

組合數學科目排名
第2

幾何學科目排名
第2

應用數學科目排名
第8

數學邏輯科目排名
第1

拓樸學科目排名
第1

電腦科學總排名
第1

人工智能科目排名
第4

程式語言科目排名
第2

電腦系統科目排名
第1

電腦理論科目排名
第2

地球科學總排名
第3

生態化學科目排名
第5

地震學科目排名
第4

古生物學科目排名
第3

物理學總排名
第5

宇宙學科目排名
第5

統計學總排名
第2

法律總排名
第7

知識產權法科總目排名
第1

環境法科目排名
第3

商學總排名
第7

創業學科目排名
第7

非牟利科目排名
第2
行政工商管理碩士學總排名
第3

教育學總排名
第10

經濟學總排名
第4

經濟發展科目排名
第3

計量經濟學科目排名
第6

國際經濟學科目排名
第2

勞工經濟學科目排名
第5

公共財政科目排名
第3

英文總排名
第1
18-20世紀英國文學科目排名
第2

中世紀文學科目排名
第4

非洲-美國文學科目排名
第3
1865年前美國文學科目排名
第3

性別與文學科目排名
第1

文學批評理論科目排名
第3

歷史總排名
第1

亞洲歷史科目排名
第2

文化史科目排名
第1

歐洲史科目排名
第1
現代美國歷史科目排名
第2

政治科學總排名
第6

美國政治科目排名
第7

國際政治科目排名
第8

政治理論科目排名
第5

心理學總排名
第1

行為神經科學科目排名
第4

發展心理學科目排名
第4

實驗心理學科目排名
第5

社會學總排名
第1

經濟社會學科目排名
第2

歷史社會學科目排名
第3

性別學科目排名
第1

社會分層科目排名
第2

社會文化科目排名
第2

人口社會學科目排名
第2

公共衛生總排名
第8

社會工作總排名
第5

公共事務總排名
第6

城市研究及規劃科目排名
第2

衛生政策科目排名
第5

公共政策評論科目排名
第2

社會政策科目排名
第2





計算機


伯克利加大培育出一批研究人員來發展早期的互聯網、自由軟件運動和開放源代碼軟件運動等關鍵技術。1977年,Bill Joy修改BSD,他也開發了vi。Sendmail在1981年開發。同期CSRG(Computer Systems Research Group)研究了BIND這個DNS服务器软件。PostgreSQL 數據庫出現在由Michael Stonebraker帶領的Ingres計劃。Tcl 腳本語言和 Tk GUI 工具由John Ousterhout於1988年開發。RAID和RISC技術由大衛·帕特森教授開發。William Kahan教授對浮點數運算的演算法和IEEE 754有很大的貢獻。研究小組XCF(eXperimental Computing Facility)管理着GTK+和GIMP計劃。


伯克利加州大學也是开发BOINC和SETI@home等开源分布式计算程序的开发者。



知名校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校友、教授和研究人员遍佈各領域,其中包含104位諾貝爾獎得主(截至2018年3月),23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等等。



學者圈



  • 蔣夢麟:(1886年1月20日-1964年6月19日),美國加州大學教育學系學士1912年畢業。中華民國教育部長、國立北京大学校長(1930年12月—1945年10月)。


  • 胡先驌:(1894年5月24日-1968年7月16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農學院森林系農學學士1916年畢業。近代生物學家、詩人。


  • 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中国大陸著名馬克思主義历史学家;前北京大学副校长。


  • 袁家骝:(1912年4月5日-2003年2月11日),美籍華裔物理学家;袁世凯之孙,妻子吴健雄。


  • 吴健雄:(1912年5月31日-1997年2月16日)美籍華裔女物理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科院院士、中華民國中研院院士、前美国物理学会主席。


  • 李卓敏:(1912年2月17日-1991年4月21日),教育家,香港中文大學創校校長。


  • 劉遵義: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斯坦福大学教授、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


  • 唐偉章:获得理學硕士和哲學博士學位。熱傳學專家,現為香港理工大學校長。


  • 鄭國漢: 前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現為香港嶺南大學校長。


  • 鄭紹遠: 前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


  • 陳玉樹: 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創院院長,前香港嶺南大學校長,香港教育家。


  • 林燕妮: 香港散文女作家。十七歲入學,攻讀遺傳學。


  • 林振強:林燕妮胞弟,香港著名填詞人。


  • 林同炎:(1912年12月22日-2003年11月15日),获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硕士和终身教授、桥梁专家、中國知名結構工程師。同時也是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


  • 毛高文:(1936年2月9日-),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中華民國教育部長。


  • 李遠哲:(1936年11月19日-),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


  • 李家同:(1939年1月5日-)台灣作家、資訊學者、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曾任國立清華大學代理校長、靜宜大學以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


  • 楊牧:(1940年9月6日-),台灣作家,文學教授。


  • 張系國:電腦科學家、科幻小說家,匹茲堡大學教授。


  • 朱棣文: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科院院士、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主任,前任美國能源部部長。[53]


  • 張進福:電機學者、中華民國行政院政務委員,曾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柏克萊加大電機工程傑出校友獎得主。


  • 陳文村:資訊通訊學者、國立清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華民國教育部終身榮譽國家講座,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中華民國行政院科技顧問,柏克萊加大計算機科學傑出校友獎及泰勒·布斯教育獎英语Taylor L. Booth Education Award得主。


  • 夏鑄九: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教授,建築家。


  • 丘成桐:美国科学院院士、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菲尔斯数学奖得主,哈佛大學數學系主任。[54]


  • 孟懷縈:史丹佛大學電機系講座教授、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


  • 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傳染流行病學家。


  • 吳富春:流體力學家,現任教於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55]


  • 陈省身:数学家。


  • 羅伯特·萊奇:前美国劳工部部长,公共政策学院教授。[56]


  • 田长霖:伯克利加州大学第八任校长,传热学家,机械工程系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法律圈



  • 厄爾·沃倫:(1891年3月19日-1974年7月9日)美國著名政治家、法學家,擔任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1953年至1969年期間擔任美國首席大法官。作為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任內作出多項有利消除種族歧視的判決。


軍事圈



  • 吉米·杜立德:(1896年12月14日-1993年9月2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美國空軍名將;曾經指揮1942年的杜立德空襲,是二戰期間第一個襲擊日本本土的將領。


外交圈



  • 唐明照:(1910年-1998年),联合国副秘书长(1971年-1979年);毛泽东前英文翻译,中國外交部新闻司唐闻生女士之父。


政治圈



  • 诺曼·峰田:(1931年11月12日-),日裔美國政治家,美國民主黨成員,曾任美國眾議院議員(1975年-1995年)、比爾·柯林頓政府商務部長(2000年-2001年)和喬治·W·布希政府運輸部長(2001年-2006年)。


  • 任筑山:(1939年-),華裔美國人,曾任美國農業部副部長,主管研究、教育和經濟事務(2001-2005)。父親是前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長、台灣省政府財政廳長任顯群。


  • 宋楚瑜:(1942年4月30日-),亲民党創黨党主席,曾任中国国民党秘书长、中華民國臺灣省省長。


  • 張超雄:政治家,香港公民黨创始人兼副主席,屬香港泛民主派的一員,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亦是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前香港理工大學民選校董。


  • 王沪宁:访问学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 余福庆(Jimmy Yee):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市前市长。


  • 林聖梁(Kevin Lin):歷任立法院國會辦公室主任、美國華府公費訪問學者,現任大曜建築空間設計(股)公司 總監、大曜光電(股)公司 董事長、大曜集團董事長。


企業圈



  • 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1925年1月30日-2013年7月2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PhD, 1956),鼠标發明人。


  • 戈登·摩爾:(1929年1月3日-),是英特爾公司的創立人之一英特爾(Intel)的創立者之一,摩爾定律發明人。


  • 史蒂夫·沃茲尼克:蘋果公司的創立者之一。


  • 马克·塔彭宁: 特斯拉的创始人之一。


  • 何佐芝:(1918年11月3日-2014年6月4日)香港企業家,商業電台創辦人


  • 孙正義:日本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57]


  • 陆宏亮:UT斯达康创始人与上海盛大网络董事。[58]


  • 王雪紅:威盛電子公司、宏達電子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


  • 鄧中翰:“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 克雷格·费德里吉:苹果公司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主管iOS软件及Mac软件部門


演藝圈



  • 曾江:(1934年9月2日-)演員


  • 孔慶翔:(1983年1月13日-)演員、歌手


  • 克里斯·派恩:(1980年8月26日-)演員


  • 黃美棋:演員


媒體圈



  • 瑪格麗特·希金斯:戰地記者,普立茲獎第一位女性得主。


天文圈



  • 焦立中:美國宇航局第一位華裔宇航員。


  • 米高·E·布朗:天文學家,矮行星鬩神星發現者。


  • 邹哲:NASA星尘號计划(Stardust Project)主要參與科學家。


體育圈



  • 李丽源(Jackie Lee,1985年-):全美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双打、单打冠军;2005年上海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美国国家队队员。

  • 歐鎧淳 (Stephanie Au, 1992年 -) : 香港游泳代表隊成員,在里約奧運會擔任香港隊持旗手。


慈善圈



  • 蔣徐乃錦(Nancy,1937年-2005年8月20日):烈士徐錫麟之孫女,中華民國已故總統蔣經國的兒媳。


  • 瑪喜樂 (Joyce Meredith McMillan)1932-1933年曾就讀春季班醫學預科護理系肄業,時逢美國經濟大蕭條,因沒錢而中斷。人稱為「喜樂阿媽」「美國媽祖」


参考文献




  1. ^ Annual Endowment Report, Fiscal Year Ended June 30, 2017 (PDF).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of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3. 


  2. ^ 2.02.12.2 {url=https://opa.berkeley.edu/uc-berkeley-fall-enrollment-data


  3. ^ US NEWS BEST PUBLIC UNIVERSITIE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4. ^ ARWU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6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6 | Top 500 universities | Shanghai Ranking - 2016. www.shanghairanking.com. [2017-01-16]. 


  5.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16-08-17 [2017-01-16]. 


  6. ^ 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16-04-21 [2017-01-16]. 


  7.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US News). 


  8. ^ 存档副本. [201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6). 


  9. ^ Days of Cal | Berkeley in the 60s. bancroft.berkeley.edu. [2017-01-16]. 


  10. ^ Berkeley FSM | Free Speech Movement 50th Anniversary. fsm.berkeley.edu. [2017-01-16]. 


  11. ^ Maclay, Kathleen. Two young faculty members named MacArthur "genius" fellows. Newscenter.berkeley.edu. 2010-09-28 [2012-06-08]. 


  12. ^ J. Robert Oppenheimer Centennial - Exhibit. cstms.berkeley.edu. [2017-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4). 


  13. ^ History. Space Sciences Laboratory. 2011-03-11 [2017-01-16] (美国英语). 


  14. ^ Berkeley Lab History – 75 Years of World-Class Science. history.lbl.gov. [2017-01-16]. 


  15. ^ Chemical Elements Discovered at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Lbl.gov. 1999-06-07 [2011-02-21]. 


  16. ^ UC National Laboratories | UCOP. www.ucop.edu. [2018-04-30] (英语). 


  17. ^ About the Lab. Berkeley Lab. 2013-05-18 [2017-01-16] (美国英语). 


  18. ^ History.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2013-10-09 [2017-01-16]. 


  19. ^ Energy,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Operated by Los Alamos National Security, LLC, for the U.S. Department of. About. www.lanl.gov. [2017-01-16]. 


  20. ^ MSRI. MSRI. www.msri.org. [2017-01-16]. 


  21. ^ Visiting. Space Sciences Laboratory. 2011-03-10 [2017-01-16] (美国英语). 


  22. ^ California Golden Bears Olympic Medals. www.calbears.com. [2018-10-28]. 


  23. ^ Missy Franklin transfers to University of Georgia | The Daily Californian. The Daily Californian. 2018-01-17 [2018-04-30] (美国英语). 


  24. ^ Coughlin's 6 medals most by a US woman. (The Associated Press).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08-08-17 [201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8). 


  25. ^ 存档副本. [201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07). 


  26. ^ Roger Y. Tsien - Biographical. www.nobelprize.org. [2017-01-16]. 


  27. ^ Tsung-Dao Lee's Home Page. tdlee.ccast.ac.cn. [2017-01-16]. 


  28. ^ 12.06.2004 - Renowned mathematician Shiing-Shen Chern, who revitalized the study of geometry, has died at 93 in Tianjin, China. www.berkeley.edu. [2017-01-16]. 


  29.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Memoriam, 1985. texts.cdlib.org. [2017-01-16]. 


  30. ^ Eileen Chang. New York Review Books. [2017-01-16]. 


  31.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istory Digital Archives. [2008-11-30]. 


  32. ^ About UC Berkeley - History. UC Berkeley. [200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5). 


  33. ^ A Brief History of Cal. UC Berkeley. [2008-11-30]. [永久失效連結]


  34. ^ Manhattan Project Chronology. atomicarchive.com. [2008-11-30]. 


  35. ^ Atomic History - Early Government Support. Atomic Heritage Foundation. [2008-11-30]. 


  36. ^ UC President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istory Digital Archives. [2008-11-30]. 


  37. ^ 存档副本. [2009-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0). 


  38.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6.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16 [2016-09-07]. 


  39.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6/17.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16 [2016-09-07]. 


  40.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5-16.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15 [2016-09-07]. 


  41. ^ 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 2015.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15 [2016-09-07]. 


  42.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6: USA.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16 [2016-09-07]. 


  43. ^ America's Top Colleges. Forbes. 2016 [2016-09-07]. 


  44. ^ Nation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16 [2016-09-07]. 


  45. ^ 2016 College Guide and Rankings. Washington Monthly. 2016 [2016-09-07]. 


  46. ^ http://college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colleges/rankings/national-universities/page+2


  47. ^ National Universities (PDF). The Washington Monthly. August 2007 [2007-08-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9-25). 


  48. ^ http://ls.berkeley.edu/?q=graduates/graduate-program-ranking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5-21.


  49. ^ 存档副本. [2015-12-29].  已忽略文本“2016-10-22” (帮助)


  50. ^ U.S. News & World Report ranks UC Berkeley's Ph.D programs in the top five in all 15 academic categories. www.berkeley.edu. [2018-10-28]. 


  51. ^ 若缺齋老人. 老眼中世界百名校: 帝國公立大學之王.窮人大學 -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 Berkeley). 2009-11-22 [2018-10-28]. 


  52. ^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18-10-28]. 


  53. ^ Untitled Document. www.lbl.gov. [2018-10-28]. 


  54. ^ 存档副本. [2005-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2-14). 


  55. ^ [http://www.ae.ntu.edu.tw/wfc/text/index.htm �x�j�ͤu�t �ͺA���z�a�����s�� - �d�I�K�б�]. www.ae.ntu.edu.tw. [2018-10-28].  参数|title=值左起第1位存在替换字符 (帮助)


  56. ^ 07.22.2005 - Robert Reich to join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www.berkeley.edu. [2018-10-28]. 


  57. ^ 存档副本. [2005-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28). 


  58. ^ http://www.snda.com/cs/about/board.htm#7[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 伯克利加大官方網站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op Tejano songwriter Luis Silva dead of heart attack at 64

政党

天津地下鉄3号線